□ 记者 夏天
本报讯 “九曲桥上走一走,一年吉祥又幸福”“已经讲了29年的豫园灯会的故事还要更生动更精彩地接着讲下去。”昨天,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召开的上海文化品牌大会上,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首席文化官陈佳表示,经过兔年、龙年连续两年的创新提升,豫园以文化为载体,以中国灯彩为媒介,向全球观众讲述了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两届豫园灯会全球游客到访量超820万人次,总传播声量突破百亿。11次登陆央视《新闻联播》,并连续2次在央视元宵晚会与观众见面,斩获各类新媒体热搜100余次,海内外媒体报道数量超2万篇,成为非遗文化海外出圈,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样板,成为代表“上海文化”出新出彩的经典案例。
《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用一个章节明确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法定要求:“本市按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坚持国家标准、突出上海特色,加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特色文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本次上海文化品牌大会,以“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为主题,通过案例发布、经验分享、主题演讲、展览展示等四大板块,搭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展示交流、经验分享、集智会商、激励创新、促进融合、深化合作的崭新平台,努力打造上海优质文化品牌,彰显上海文化标识度,树立上海城市品牌形象。
据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响“上海文化”品牌,2018年起连续两轮实施《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今年印发《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持续推动“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向纵深发展。
记者从大会获悉,全市连续三轮开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工作创新案例选编,共征集案例近千个,选编典型案例300余个。本次大会发布了第三轮即2022-2023年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工作创新案例“百例”。案例涵盖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理论研究传播、城市精神品格弘扬、海派文化研究传承、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文艺创作、文化节展活动、“文化+”深度融合、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江南文化研究发掘等重点领域,充分展示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坚持人民至上发展思想、注重传承创新发展、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吸引多元主体踊跃参与的生动实践。
案例展生动展示了文化传承发展的“上海实践”。如:在全国率先建设上线的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创新打造“一大文创”带得走的红色文化符号,出版赓续红色文脉的《上海红色文化地图》;打造“建筑可阅读”文旅深度融合样本,推动杨浦滨江变“工业绣带”为“生活秀带”,创新“海派城市考古”都市文旅新模式;推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新突破,实施中华家谱工程传承中华文化根脉,加强上海江南古镇保护和文脉传承,开办“江南文化讲堂”助力江南文化传承。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