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夏天 通讯员 朱珠
当下正是中小学生入学报名的时间段,孩子能进入好学校就读,是所有家长的心愿,不过这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大家“望子成龙”的心态设置陷阱。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办理名校入学”诈骗案件可以给大家警示。
前几年,张先生夫妇在一个饭局中结识了经营饭店的老板黄某某,这位老板在饭桌上侃侃而谈,声称自己结交广泛,还有“教育局的关系”,能保证孩子进入某重点民办中学,并且之前已经成功过好几次。张先生夫妇的孩子当时正要小升初,立刻被黄某某的话打动,连连向他敬酒,拜托他帮忙搞定孩子进重点民办中学的事。黄某某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但提出办这件事需要40万元,先付10万元用于“打点关系”,事成之后再付30万元。张先生当天就向黄某某转账10万元。
两个多月后,黄某某联系张先生,称因为政策有变,想进入上述重点民办中学的学生都要参加摇号,摇中的才能入学。不过,黄某某表示他能“搞定”摇号的人,只是还要张先生多支付15万元。张先生虽然已经产生怀疑,但为了孩子能顺利入学,还是按黄某某的要求转账15万元。
当年5月,学校公开摇号后,张先生发现孩子并没有摇中入学名额,他赶忙再联系黄某某,黄某某却用各种理由搪塞,此后干脆电话不接、消息不回。此时,张先生才意识到被骗,向警方报案。
黄某某在审查起诉阶段自愿认罪认罚,并主动向张先生夫妇退还25万元。经检察机关审查认定,黄某某虚构事实诈骗公民财物,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经提起公诉,杨浦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黄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罚金三万元。
说法>>>
生活中,类似的“入学诈骗”事件时有发生,其中的套路值得大家警惕:不法分子往往对外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示人,或者吹嘘自己人脉“广大”,明示或暗示自己能够通过非正常渠道保证学生入学;不法分子会编造背景故事、扮演多种角色,伪造聊天记录、录取通知书、证书等,提高话术的可信度和欺骗性;不法分子常以打点关系、请客送礼等理由向被害人索要财物,如果发现被害人没有生疑,就会编造更多借口继续诱骗被害人。
检察官提醒,面对孩子的入学、教育问题,家长往往关心则乱,不法分子就是利用家长为孩子求学心切的心理,以“有关系”“有门路”为幌子,并且以需要花钱打点等为由骗取钱财。如果陷入此类诈骗套路,不但会给家庭造成财产损失,更严重的可能会耽误孩子正常入学。家长为孩子办理入学一定要通过合法途径,摒弃“动脑筋、走门路”就能办成事的思想,谨防上当受骗造成损失。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