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把人民当做父母,他们用代代相传的英模精神造就城市温度

三代民警接力守护“特殊母亲”25年

陈颖婷

本文字数:3031

肖玉泉(右一)和同事为陈爱琳修缮房屋

金海波(右一)和同事看望陈爱琳

倪嘉辉(后排左一)和同事前往敬老院看望陈爱琳

  □  首席记者  陈颖婷

  “‘琳妈’,快来试试这个!”母亲节来临之际,趁着工休间隙,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倪嘉辉和同事们特意赶到大桥敬老院,为“琳妈”送上一份特殊的母亲节礼物——一辆崭新的轮椅。而“琳妈”则给倪嘉辉递上了新保温杯,拍拍他的手叮嘱道:“你做交警在外跑,还是要多喝水。”这一温情的“母子”相聚的背后,是三代民警接力守护这位残疾母亲25年的缩影。

  肖玉泉的信条:“人民乃父母,稳定是天职”

  “太给你们添麻烦了。”“‘琳妈’别客气,这是我们的心意!”倪嘉辉搀扶着“琳妈”坐上新轮椅,贴心地将她的双脚扶上踏板,拉过专门定制的绑带将她固定好。倪嘉辉口中的“琳妈”,是双腿残疾的陈爱琳老人。

  打开一本记录着过去25年的影集,看着老照片中昔日故人的音容笑貌,陈爱琳泪如雨下。

  1999年4月10日,在上海长阳路一家杂货店门前,执勤的民警肖玉泉遇见了坐在轮椅上哭泣的陈爱琳,“我女儿吵着要买文具,可我哪里有钱呀?”陈爱琳双腿残疾,女儿丽丽也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脑瘫,行动不便。屋漏偏逢连夜雨,丈夫也在不久前去世,母女俩的生活捉襟见肘。肖玉泉当即掏出身上全部的200元钱,塞到陈爱琳手中,还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BB机号:“有什么困难尽管呼我!”

  4月下旬,申城连降暴雨,家住棚户区的陈爱琳房子多处漏水。“在炒菜时,雨水都会掉到锅里。”陈爱琳告诉记者,她无奈之下,试着向肖玉泉发出了求援呼叫。谁知,肖玉泉一“呼”就到,他仔细查看了漏雨的情况,第二天又约了几个同事,联系当地房管所,推着手推车,运来一车车黄沙、水泥、石子……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

  摩挲着照片上身着警服的肖玉泉送女儿丽丽入学的身影,陈爱琳动情地说:“多亏他,我女儿才能去上学。”因为身体不便,丽丽15岁还没上学。得知了丽丽的求学梦后,肖玉泉四处奔走,说服教育部门破例收下这个特殊的学生。9月1日开学当天,肖玉泉一路把丽丽背进教室,安排好座位。由于基础差,丽丽刚开始功课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进度,于是肖玉泉和同事们就在工作之余轮流上门给丽丽补课。在肖玉泉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丽丽的成绩终于提高了。肖玉泉和陈爱琳母女的经历,就如他在日记本上写的人生信条:“人民乃父母,稳定是天职。”

  对战友的承诺:“有我在,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她们”

  2001年肖玉泉被上级选拔出来,准备担负为参加APEC会议的贵宾开道的任务,然而这时他的肝病开始恶化了。就在APEC的会议召开之前,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肖玉泉的肝癌已到了中晚期。重病期间,肖玉泉仍然放心不下陈爱琳和丽丽这对残疾母女。“他对于癌症挺看得开,但却常常和我念叨,生病了,不能经常去看陈爱琳母女。”曾经与肖玉泉同一岗组的金海波主动接过“接力棒”,“我对他说,有我在,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她们。”

  2002年肖玉泉因病去世,被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而金海波也一直践行着对这位战友大哥的承诺,扛起了照顾陈爱琳母女的重担。

  金海波一有空就来到陈爱琳家里,看看母女俩有什么需要。在当时陈爱琳居住的蒋家浜小弄里,只要金海波的摩托车一“轰隆”,邻居们就知道肖玉泉的同事来了。陈爱琳住的是棚户区,二楼的一间八九平米的小屋,就是陈爱琳母女活动的一方天地。“每次我都要提前给陈爱琳打电话,告诉她我第二天要过来。”金海波说,给陈爱琳打电话要有耐性,“我一般要一直等到电话因无人接听而断线,然后再重拨好几遍。”因为这时候,陈爱琳正艰难地从楼下往又陡又黑的楼梯上挪步子。等到第二天,金海波上门时,陈爱琳则早早地将一楼门锁打开,虚掩着,让金海波可“推门直入”。“她不想让我在门口干等着他下楼,就一早把门打开。”

  陈家母女行动不方便,水电煤是金海波最关心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陈家换煤气罐的任务是金海波来承担的。“陈爱琳家一般一个月换一次煤气罐。”在金海波的日历上,标注着每个需要换煤气罐的日子。每一次,金海波手提着几十斤重的煤气罐,从陈爱琳家那将近70度的简易扶梯上慢慢爬到2楼,完成换气。直至煤气公司有了专人送煤气后,金海波扛煤气罐的日子才结束。

  “每年节日,我都会去看看这位老大姐,时间长了,我们和她就如同自己的亲戚一样。”金海波说,“不仅是我来看她,我还带上年轻民警一起来。”2014年,倪嘉辉的“入警第一课”,就是跟随师父金海波到陈爱琳母女家中登门探望。看到坚强的母女俩,倪嘉辉被深深触动。

  正当陈爱琳对生活充满希望时,噩运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中。2016年年初,陈爱琳的女儿丽丽的病情恶化,金海波帮忙在医院奔走多天,可丽丽还是不幸去世。“我看着丽丽长大,她的离世我很伤心,但我更担心大姐的身体。”金海波说,女儿的死令陈爱琳伤心欲绝。为了帮助陈爱琳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金海波一有空就去看望陈爱琳,和她唠唠家常,尽力地去宽慰她,慢慢帮助她走出了那段灰色的日子。

  英模精神代代传:让“琳妈”的晚年生活更快乐

  25年帮扶路,英模精神代代传。在师父金海波的带领下,倪嘉辉也开始成为陈爱琳母女的“拐杖”和“轮椅”,并逐渐成长为肖玉泉中队的青年领航人。

  丽丽去世后那段日子,倪嘉辉也常去探望陈爱琳,和她聊天,陪她做些能让她开心的事。看着比自己年长30岁的陈爱琳,倪嘉辉心里想:“这不就是一位需要我呵护的妈妈吗?”于是,他开始管陈爱琳叫起了“琳妈”,也以回家陪自家母亲的心态去看望陈爱琳。渐渐地,陈爱琳对倪嘉辉也有了亲人般的信任和依赖……

  后来,陈爱琳居住的小区面临动拆迁,“琳妈”舍不得走,一看到嘉辉就念叨说:“你们待我这样好,我不想离开这里……最好能在这附近有一套房子,哪怕再旧也不要紧,我怕搬远了,你们过来不方便了……”2017年,陈爱琳拿到了补偿款,住进大桥街道敬老院,倪嘉辉去得更勤了。养老院的老人都羡慕“琳妈”有个“警察儿子”。

  过去,无论是肖玉泉还是金海波都爱给经济困难的陈爱琳“包红包”,但如今陈爱琳却推却了金海波和倪嘉辉的好意:“我现在有退休工资有动迁补偿款,我不缺钱。”陈爱琳晚年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精神生活能否更丰富呢?性格内向的陈爱琳喜欢打扑克来消磨时间,于是“儿子”倪嘉辉给“琳妈”找了许多图案漂亮的扑克牌,平时有空也陪着“琳妈”打上几局。

  想到陈爱琳因身体原因,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门,2022年3月5日“学雷锋日”那天,倪嘉辉特意用轮椅推着“琳妈”出门散步,到杨浦滨江饱览浦江美景。在习总书记曾参观考察过的“人人屋”党群服务站、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里,“琳妈”被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震撼,也对未来更加怀有期盼。

  “上次我们用轿车来接送她,上下车还是不太方便。”2024年3月,倪嘉辉和肖玉泉中队的同事借助无障碍公交车,精心“定制”了一条出行路线和方案,带着“琳妈”到杨浦滨江饱览浦江夜景,“琳妈”不禁感慨道:“我已经20多年没看过上海的夜景了。”

  “小倪,这个轮椅移动起来比旧的轻便多了。”坐在新轮椅上的陈爱琳抹了抹眼角的泪水,笑靥如花。她为倪嘉辉刚刚入选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而由衷高兴。不善言辞的她,默默转身从柜子里捧出一个之前就托人买好的保温杯,递到小倪手中,“天这么热,在马路上执勤一定要多喝水,当心中暑。”小小的保温杯蕴含着“琳妈”对小倪的深切关怀。

  趁着好天气,陈爱琳想要出去走走,到孩子们执勤的路口看看。小倪推着崭新的轮椅,载着“琳妈”缓缓而行,在平凉路宁国路路口,她看到了杨浦交警在岗位上勤勉敬业的模样,真切感受到这座人民城市的温暖就在身边。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三代民警接力守护“特殊母亲”25年 陈颖婷2024-05-13 2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