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浩
司法建议工作是人民法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多发高发的重要抓手,是人民法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
本文浅谈几点优化营商环境目标下司法建议之“心法要诀”。
跨界融合,落实产业思维,融入商业模式,护航产业发展
心法要诀:
司法建议不能“自说自话”,而应当尊重商业模式,结合产业特点,将法言法语转化为商业表达,展现商事法官对市场行为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认知,用“内行话”来引导经营主体由衷认可和接纳司法建议,并积极整改反馈。
心法解读:
司法建议本身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司法建议要紧密结合商业模式、市场背景等,用切中肯綮、专业可行的意见来获取经营主体的认同。在制作过程中,应积极了解背景知识,通过法庭调查、资料查阅、发函征询、实地走访等多形式,主动与经营主体、行业协会、监管部门等沟通互动,在反复斟酌、推敲之后,用契合该商业模式的表达,指明问题所在,提供智力支持。
实战案例:
在一起网游联运合同纠纷案中,发现网游运营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网游联运合同签署不规范、授权范围不明确;二是电子数据证据呈现不清晰、证明力度不充分;三是游戏停服方案考虑不周密、充值回退不到位。
笔者发现上述问题并非个例,在中小型网游企业中较为常见,于是萌生了制发司法建议、完善网游产业的念头。为避免建议内容失之于空,专程走访了上海市网络游戏协会,结合网游产业特点对司法建议的内容进行了完善,从规范缔约流程、注重合同内容的完整齐备,开展数据解码、便于电子数据的可读可解,做好停服善后、增强虚拟财产的归属保护等角度提供了具体详实的对策建议,不仅得到了该网游企业的积极采纳和整改,更得到了市网络游戏协会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宣传,实现了对网游产业的司法护航。
以小见大,坚持发散思维,促进要素流动,激活社会财富
心法要诀:
要善于通过司法建议的小切口,融入社会治理的大格局,善于在填补小漏洞的过程中,释放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效能。作为商事法官,需要时刻保持对商业模式及风险隐患的敏感性,挖掘其中蕴含的“金点子”,用司法建议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极效果。
心法解读:
在办理商事案件时要做有心人,把案件视为护航产业发展的富矿,做好主动挖掘、深层挖掘,运用杠杆效应释放司法建议效能。制作商事类司法建议,不仅要从微观角度提出解决方案,还要由表及里,既解决经营主体存在的迫切问题,又要从市场规律、商业模式中发现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制度性的建议。
实战案例:
在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中,原告作为存款人,向人民法院主张其存款“不翼而飞”,表现为网上银行无法查询到相关存款信息。被告是一家民营银行,辩称由于该账户长期没有资金往来,故被纳入“久悬账户管理”,虽网上无法查询,但可至柜面查到相关情况。“久悬账户”的管理模式可能导致存款人遗忘资金,不利于金融市场要素流动,故针对该银行“久悬账户”管理模式中的问题制发建议,具体为:一是对照央行规定和分行细则,及时将相关规定及政策要求纳入合同文本;二是注重风险提示和沟通实效,及时将央行规定、上海分行细则及不利后果告知存款人;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联动,健全“久悬账户”管理模式及内外系统衔接机制。该司法建议得到了该银行总行的重视与采纳,起到了唤醒沉睡资金、促进金融要素流动的积极作用。
多方协同,坚持数据思维,促进数据共享,推动数助治理
心法要诀:
在数字化时代,商事类司法建议的落地见效,不能光靠单方的“搭台独唱”,更需要各方“合拍共鸣”,由各方齐心协力,打通数据孤岛,促进数据共享,避免因“雷同数据”“孤立数据”产生的风险隐患,为推动数助治理搭建平台、打通脉络。
心法解读:
司法建议可串联起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数助治理的协同网络,不仅要关注建议对象,还要考虑抄送对象,同时强化发前沟通和发后跟踪,积极推动相关单位共建共治、共享数据。在抄送对象的选取上,可以考虑争取当地人大、党委和政府支持,也可以考虑争取被建议单位的上级部门或关联部门支持。在联动方式的选择上,要注重发挥各方的职能优势,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应积极鼓励各方在合法、规范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让企业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深层次挖掘数据价值,用数据来服务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
实战案例:
在一起涉财产保全的案件中,原告律师为查封被告房屋,向人民法院提供了“被告名下”的房产信息。然而在房产被查封后,户主却表示其并非案涉被告,仅是同名同姓的案外人。为此,向原告代理方律所发送了司法建议,并同步抄送相关司法局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事务中心,对于该案中反映出的数据核实疏漏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大审核力度,尽到数据核查义务;二是及时纠错补救,降低数据差错影响;三是促进数据共享,避免出现数据谬误。相关律所和司法局对该建议进行了采纳并积极回应,表示将在做好数据核实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数据的依法共享,完善数据识别机制,加强对公民数据权益的保障力度。
效果导向,坚持成果思维,做好跟踪回访,发挥建议实效
心法要诀:
司法建议不能“一发了之”,而应当注重落地见效,要始终坚持效果导向、成果思维,通过定期回访、跟踪问效等方式,确保建议产生实效、形成闭环。
心法解读:
为了确保商事类司法建议实现“闭环管理”,应当从理念层面树立跟踪回访的思维,包括对建议采纳情况的跟踪、对实施效果的评估以及对未采纳建议原因的分析和改进等。
实战案例:
在一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中,通过审理发现,案涉融资租赁企业存在租赁物审查不到位、业务信息存证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规范租赁物的交付、勘验、回访等环节,确保租赁物的真实性;二是重视缔约关键节点的存证,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还原缔约情况;三是加强对业务员的全周期管理,避免员工离职导致业务脱离管理。为确保上述建议内容落到实处,采取了“由点及面”的工作思路。在“点对点”层面,发送司法建议后,保持与建议对象的联系,释明撰写建议时的考量因素,并从合同文本的优化、管理制度的健全等方面给出进一步的完善建议,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反馈、切实整改。在“点对面”层面,鉴于辖区内融资租赁企业较多,且案件反映的问题并非个例,则以“数智金融巡回审判站”为平台,在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举办了专题座谈活动,并将包括司法建议在内的工作成果汇总形成《司法服务保障融资租赁产业发展专题报告》发放给相关企业,从“面”上助力企业完善经营模式。上述做法得到企业一致好评和积极采纳。
作者系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互联网案件审判庭)庭长,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挂职),四级高级法官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