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这个学会了用起来还蛮方便的!”“我们家的‘铁疙瘩’电瓶能回收吗?”“主要还是为了安全,充电多几个步骤,问题也不大!”五月伊始,在上海市奉贤区奉浦街道不少小区门口,多了一排排像快递柜的充换电装置,居民通过手机扫码,“30秒内”就能在小区门口为电动自行车换电,既方便又安全。今年6月1日起,关于修改《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正式实施,条例中备受关注的电动车充电问题如何在现实中落地,成为了关键所在。日前,记者来到了奉贤区,这里与电动自行车充电相关的“经验”已经提前总结,这也令该区电动自行车火灾同比下降近50%,见微知著,形成了上海治理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的新经验。
居民不听劝告怎么办
《决定》明确规定了加强对违规充电行为的综合治理细化了在建筑物共用部位、消防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等区域禁止违规停放充电的规定。为进一步发挥群防群治优势,《决定》明确非机动车停放设施管理者和物业服务企业、业主自行管理机构等应当劝阻、制止违规充电行为,并按照管理规约或者物业服务合同处理;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应当报告执法部门。
“刚开始,我们每天平均要搬100多辆电瓶车,一天下来一身汗……”上午时分,记者来到了奉贤区的秋月朗庭小区,平安志愿者直言,这一情况随着电动自行车治理“组合拳”的出台后,得到了有效改善。秋月朗庭小区有高层建筑也有低层楼房,老旧小区和新式小区面临的问题在这个小区集中体现,也是奉贤地区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的“缩影”。
“刚开始,针对秋月朗庭小区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的问题,我们派出所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增派警力、物业工作人员、街道平安志愿者、楼组长等加强巡逻、宣传、告诫,主动将楼道内乱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推至停车点,但收效不大,经常反复。”秋月朗庭小区的社区民警王依超表示。这些举措只能治理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等问题,但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居民“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
“小区建设时只设置了210个充电停车位、700个无充电停车位,与小区内1400辆电动自行车的实际使用量存在巨大的‘供需矛盾’,且停车位大多集中在北侧高层楼栋地下……”物业经理吴守林向民警坦言遇到的瓶颈。
为此,奉浦派出所提请奉浦街道会同应急管理、城管召集居委、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开展协商,逐步增加地面停放点,小区先后完成了4处绿化带改造,并通过搭建临时雨棚的方式,增设7处电动自行车临时停放点,增加停车位200余个。
“此前一天要搬100多辆电瓶车,现在私拉电线充电的情况基本看不到了……”小区平安志愿者欣慰地说道。随着停车位紧张的问题得到缓解,秋月朗庭小区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乱象明显减少。
今年以来,奉浦地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引发的110警情和12345热线举报数量同比去年同期下降65%,电动自行车火灾警情“零发生”。
“我们对社区防火安全公约、村规民约进行了修缮,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44个居民小区和村委会把‘电动自行车不上楼入户’‘不得飞线充电’‘严禁人车同屋’等要求写入了社区防火安全公约。”区民政部门负责人介绍道。
充电桩不够用怎么破
《决定》明确,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非机动车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统筹安全性和便利性,因地制宜大力推动非机动车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建设,更好匹配居民对日常规范充电的需要。
“滴滴滴滴……电动自行车禁止进入楼道、电梯……”家住上院小区的李先生下班回到小区,刚一坐上电梯,就听到报警声响起,电梯门也一直合不上。同时,小区消防控制中心也同步触发了梯控报警装置,物业人员通过电梯广播提醒李先生:“本小区电梯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梯控预警系统,识别到您将车辆推进电梯,请将车辆停放至集中停放点,请您配合!”
“小区里的集中充电点数量有限啊,很多人长时间占着位置,我们没办法正常充电……”“将电动自行车电瓶拿进家里充电不是更加不安全吗?”不断有居民在社区警务微信群内发表类似的声音。随着梯控系统在高层小区的引入安装,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的问题得以缓解,但是还有不少居民选择将新国标的三元锂电池拆下来拿到自己家中充电,因为三元锂电池较以往的铅酸电池更轻便,有一拎就走的特性,让梯控系统无法识别和阻止居民带电回家充电。
派出所也将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向奉浦街道反馈,为了解决“充电难”问题,多家部门坐在一起商讨研究,“为什么不引入换电站呢?是不是可以参照商圈针对外卖、快递的换电站引入我们的社区呢……”很快,奉浦街道牵头引入了“共享换电”试点,提出在公共区域,设置面向全体市民的“安全可靠、更换便捷、占地面积小”的共享换电柜,作为集中充电点的补充。
“充电柜的电力总成需要包覆金属管材,达到防火功效;各电池仓灭火材料应选用更符合锂电池燃烧特性的材料达到快速灭火;充电柜的布置点位应背靠不燃材料,避免引发连锁效应……”治安支队消防条线负责人周杰对建设单位给出整改建议,不断增加换电柜和点位的安全性。
“今年4月至今,已完成20处换电柜布点,200个电池仓,最高可覆盖800余人次……”奉浦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田俊介绍道。下一步,奉浦街道将逐步完成300-350处换电柜的布点,计划可覆盖用户1.4万-1.6万人次,基本覆盖街道现有电瓶车保有量。
“打防管控”多元共治,治标更治本
《决定》对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进行拼装、加装、改装,会增加行驶安全风险和车辆自燃爆燃概率,严重危害驾驶人自身安全和公共安全。为更好从源头上预防和管控电动自行车安全风险,《决定》明确对从事拼装、加装、改装非机动车经营性活动或者销售拼装、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的,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志,您好!改装电动自行车,更换电压超标的蓄电池,除了违反法律的规定,还会产生安全隐患,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勿擅自改装电动自行车……”4月以来,奉贤交警部门对道路上行驶的非标电动自行车开展“一告知、两询问”,明确告知“驾驶拼装、加装、改装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上道路”是违法的行为,并询问是否知晓改装蓄电池的危害和改装途径,对获得的200余条源头线索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溯源追查。
“4月28日,我们根据交警部门提供的违法线索,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本区星火开发区一自行车厂开展联合执法,抓获涉案人员2名,查获伪劣电动三轮车95辆、摩托车发动机、电机、轮毂、电池、充电器等配件1000余件,涉案总金额1000余万元……”经侦支队食药环知大队负责人周犇介绍道。
“通过培训,我们公司的骑手对安全使用电动自行车的意识提高了不少,我们也鼓励骑手们更多使用换电的方式来增加续航,而不是改装蓄电池……”某外卖平台网点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治安支队消防条线民警专门组织美团、饿了么、顺丰、京东等重点行业网点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100余次,覆盖外卖骑手、快递人员5000余人次,督促公司加强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管理,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