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去年年底,一通“急电”打到了金山卫镇某村调解员办公室,原来是村民吴老哥与隔壁堂弟吴幺弟因建房发生了纠纷。吴老哥认为,幺弟在自建房改造过程中暴力施工,导致自己家墙脚碎裂、墙体出现裂纹,要求幺弟进行赔偿,但幺弟未积极沟通道歉,两家因此产生矛盾冲突。
兄弟情义撇两边
吴老哥气愤地说道:“幺弟在自建房改造过程中暴力施工,导致我们家墙脚碎裂、墙体出现裂纹,我们要求施工队对碎裂部分以及房屋整体结构破坏作补偿,但施工方竟然不同意!”
第一次调解时,调解员了解到,双方矛盾核心在于:吴老哥认为,施工队挖机手不听劝阻暴力敲击地面导致地面及墙体开裂,墙体裂缝维修后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待考究,需进行房屋损坏鉴定,且事情发生后幺弟未积极沟通道歉,太伤情分。
吴幺弟认为,施工造成老哥家地面开裂应该赔偿,但施工并未影响墙基和整体结构,老哥家房屋是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空心预制楼房,本身就是危房,根本无需鉴定,更不应该赔偿。
调解员围绕双方争议焦点“铺开来”分析:首先,如果施工确实造成相邻房屋损坏,施工方应当承担维修或赔偿责任。目前,双方对施工造成吴老哥家地面损坏的事实无异议,可以进一步协商维修方案或赔偿标准。
其次,鉴于双方对墙体损害情况及赔偿责任存在争议,且墙体开裂确实可能影响房屋安全,可先由吴老哥聘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房屋损坏鉴定,吴幺弟垫付鉴定费用,取得鉴定结果后再协商赔偿适宜。然而,刚开始协商地面开裂赔偿事宜,双方就吵了起来,第一次调解不欢而散。
第一轮调解未成,吴老哥反复阻挠施工队施工。忍无可忍的吴幺弟准备了一把铁榔头,扬言要报复干预施工的吴老哥,暴力冲突一触即发。
接警后,社区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担任“维稳前锋”,劝诫吴幺弟恢复理智,引导双方至“三所联动”调解工作室参加调解。调解员变身“信息调查员”,通过多方走访以及现场询问,深挖两家矛盾根源,了解到两家虽是亲戚,但作为一墙之隔的邻居,矛盾纠纷由来已久,若要彻底化解本次矛盾并避免后续产生新问题,务必要厘清责任,让两家人都心服口服。联动律师则充当“智慧脑”,围绕损害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等进行释法析理。
经过各方努力,吴老哥和吴幺弟的态度开始松动,考虑到邻里亲缘和工程压力,双方最终就赔偿金额和维修方案达成合意,共同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赔偿款项当场结清。
一波三折终言和
一觉醒来,吴老哥又觉得协议书不够详尽,没有明确约定后续自家施工翻建房屋时吴幺弟的配合义务,担心今后自家修缮房屋,吴幺弟会进行阻挠。于是,吴老哥一早现身施工现场再次阻止施工。
为此,调解员、社区民警及律师再次集结。社区民警对吴老哥采用不合理方式表达诉求的行为进行了严肃训诫,调解员则立即针对吴老哥的担忧寻求解决方案,再次征询律师意见及双方意愿后,调解员当场拟定并引导双方签署一份补充协议,约定在不影响吴幺弟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吴老哥可自由翻建房屋,吴幺弟不得无端阻挠。此后,吴老哥再未阻扰吴幺弟正常施工。
【案例点评】
本案是一例涉及民事侵权的邻里纠纷。在经双方协商一致不进行房屋损坏鉴定的情况下,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双方对现场损害情况进行了折中估量。在“三所联动”调解过程中,派出所充分发挥“前哨”作用,及时稳控矛盾一线,对推动后续调解起到了重要作用。律师高效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法条析理劝阻吴老哥不应阻挠正常合理施工,否则吴幺弟可追究其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调解员则是整场调解的“调度员”,将多方的利益均考量到位,推动案结事了人和。“三所联动”齐发力,一起一波三折险被激化的矛盾终于圆满化解。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