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拍案说法

中介不卖房,专“卖”待售房屋内的家电?

孙晓光/徐荔

本文字数:1254

  □  通讯员  孙晓光  记者  徐荔

  待售房屋尚未卖出,屋内家电却不翼而飞。2023年底,奉贤区几位业主碰到了这样的荒唐事。近日,经上海市奉贤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一名“赚外快”的中介最终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房子还没卖,家电就不翼而飞了

  2023年12月5日,家住奉贤的洪女士到自己待售的房子打扫卫生。进门后她大吃一惊,屋内原有的空调、燃气灶等统统不见了,摆放痕迹还在,家电却“离奇消失”!洪女士怀疑屋内失窃,于是立即报警。经过侦查,民警发现房产中介宋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并于12月14日在某中介公司将宋某抓获。到案后,宋某对自己盗卖洪女士待售房屋内家电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此外,民警发现还有多处待售房屋被宋某“洗劫”。

  据宋某供述,今年房地产业不景气,他所在房产中介工作室没有底薪,全靠成交业绩结算工资,中介工作收入没多少,他本身有19万元外债,困窘至极。

  “为了方便我们中介带客看房,很多委托售房的业主会将钥匙放在家门附近。”宋某发现很多看房客户都不想要房内的老旧家电,既然这些老旧家电早晚要处理掉,不如替房东“分忧”,还能赚点辛苦费,宋某瞅准时机“开发”了这条“赚外快”捷径。他先是利用房产中介的身份找寻“目标”房屋,有些是挂牌在宋某所在房产中介的,有些是他通过业内朋友圈或宣传单获取。收集到待售房屋信息后,他筛选出状态为空置,或家具家电比较陈旧的房子,以中介的身份致电业主确认房屋情况,或直接在系统查询是否备注钥匙存放情况,上门“踩点”后,从网上联系回收人员康某。宋某向康某表明自己的中介身份,谎称业主因出售房子,这些旧家电需要处理,发给对方家电的照片协商价格,康某便派人上门拆走估值家电。回收后,康某通过微信转账给宋某。宋某收到钱后就用于还债或日常开销。经查,2023年12月,宋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多次利用房产中介的身份便利,收集他人空置待售房产及钥匙存放信息,找人回收房内家电而非法获利。

  奉贤区检察院审查认为,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盗取并变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违反刑法,涉嫌盗窃罪,依法对其提起公诉,法院作出如上判决。

  制发检察建议要求钥匙专人专管

  在办案过程中,检察官注意到案涉房产中介公司在挂牌待售房产管理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在与其他中介公司合作租售房屋时也有管理漏洞,亟需引起重视并改正。

  经过充分调查论证,今年5月,奉贤区检察院向案涉房产中介公司制发检察建议,建议该公司健全房屋钥匙专人专管机制,落实代收房屋钥匙收发台账记录,防止钥匙丢失、遗漏、被盗用等情况发生;规范与其他公司的合作,签署书面合作协议,明确其他公司业务员带看房源工作流程,严格遵守钥匙管理工作规定;加强对公司员工尤其是销售人员的法律教育培训,提高业务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心。

  收到检察建议后,案涉房产中介公司积极进行了内部整改。

  检察官提醒,广大业主选择房屋中介时,也要提高警惕,注意了解其业务资质。务必做好空置房屋的防盗措施,妥善保管房屋钥匙,以免被不法分子伺机利用,造成财物损失。如遇失窃,应注意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拍案说法 B05中介不卖房,专“卖”待售房屋内的家电? 孙晓光/徐荔2024-05-31 2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