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花季少年小刚(化名)通过网络编造虚假身份,谎称可以低价代购明星演唱会门票,进而骗取他人钱财。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的核心成员“莫阿姨”莫苇菁第一次见到小刚时,见他始终低着头、沉默不语。
小刚身穿一套篮球服,莫苇菁便尝试从他感兴趣的事物篮球入手,渐渐地小刚打开了话匣子。综合考量小刚到案后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认罪悔罪态度良好,具有多个法定从轻情节,且准备继续学业,“莫阿姨”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并联合当地检察机关和社工站对他开展帮教。
从那以后,小刚逐渐变得奋发向上、健康开朗,更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被理想的大学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小刚还收到了来自“莫阿姨”的特殊礼物:一套他最喜欢的球星球衣和一个写满祝福的篮球。
收到礼物的小刚立刻提笔写了回信,稚嫩的笔迹中满是真诚与感恩:感受到温暖的人,才有勇气和力量从过往中走出来,去开启一个全新的未来。
小刚的案例是莫苇菁职业生涯中的一笔,作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未检办四级高级检察官,莫苇菁先后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检察机关未检办案能手、上海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未成年人的工作不仅仅是办案,更重要的是教育感化挽救,才能帮助孩子们重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莫苇菁也被未成年人亲切地称为“莫阿姨”。
怎样能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这是莫苇菁一直思考的问题,她积极推动整合家庭、学校、社区、网络、司法及职能部门力量,努力实现未成年人保护效果“1+5>6”。
“莫阿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凝练“莫伸手,伸手必被抓”“莫担心,罪错会帮教”“莫害怕,受害有救助”“莫迷茫,向阳花课堂学”“莫无助,公益为你守”“莫迟疑,有案来报告”的六个“莫字诀”,建立不断融入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格局。
扎根未检岗位20年,莫苇菁依法履行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检察职能,以“求极致”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坚持“一个孩子都不能少”。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背后是信仰与信念,是匠心与执着,更是敬业与奉献。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