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多元解纷

平台发布“全年免单”活动消费过万返单不到3000元

是平台解释不明晰还是消费者误解免单规则?

王葳然/向颖/赵立立/施迪

本文字数:1334

  □  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向颖  赵立立  施迪

  一家网络消费平台APP发布“全年免单”活动,称最高封顶1万元,结果李先生免单期限内消费过万,到手返单奖金却不足3000元。是平台解释不明晰,还是消费者误解了免单规则?免单范围究竟如何计算?经过法官释法明理,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平台经营者给予李先生一定补偿,最终该案以调解方式化解。

  消费者:要求平台补兑换7000余元差额

  一家网络消费平台APP发布了“全年免单”活动,称只要用积分秒杀到“全年免单奖”即可兑换免单期内免单奖励,在该平台产生消费享受免单、返单,最高封顶1万元。李先生成功获得“全年免单奖”,但在免单期内自己消费了过万元,兑换返单到手的奖金却不足3000元。

  平台方解释,按活动规则,李先生的订单属于从其他平台领取优惠券后产生的订单,即使在平台发生也不适用免单。李先生对此不认可,于是诉至普陀区人民法院,要求补兑换7000余元差额。

  李先生认为,首先,排除从其他平台领取优惠券而产生的订单的兑奖规则是不合理的,该类型订单本质上依然是在平台产生的消费。其次,兑奖规则只显示在兑换页面,而“秒杀”兑奖名额时,该页面停留时间较短,不具有详细阅读规则的条件。再次,兑奖结束后活动页面下架,也没有其他链接可供回溯查明规则。因此,李先生认为平台未尽充分告知义务,要求平台方补兑换7000余元差额。

  平台认为,兑奖规则载明了免单的奖励范围,仅支持在特定引流合作渠道的订单,并以每笔订单的实付消费金额为准。通过其他平台的链接跳转至该APP上的消费,不属于免单奖励范围。

  法官释法明理,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审理过程中,法院发现,双方就兑奖规则告知和理解方面存在争议。一方面,消费者误解了免单范围,并在误解基础上进行消费。另一方面,经营者也没有准确、充分告知兑奖规则,但该活动已经结束,无法回溯。

  经过法官释法明理,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平台经营者给予李先生一定补偿,最终该案以调解方式化解。该案调解成功后,法院针对涉案平台有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发出司法建议。平台方反馈,已根据相关建议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整改。

   【法官点评】

  平台举办有奖活动,除应遵守《电子商务法》等法规外,还须遵守有奖销售相关法规,诚信合规经营,确保有奖活动的公平公正。平台应准确充分告知活动规则,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举办有奖活动的初衷是促进消费,提升盈利,同时回馈消费者。平台作为有奖活动的主办方,有义务准确、充分告知活动规则。

  平台方在举办有奖活动时,应准确告知规则。本案中,活动规则的本意是将通过其他APP跳转下单产生的订单排除在免单范围外,但对规则解释不准确,易引发广大消费者误解。

  平台方在准确告知规则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告知规则。有奖活动期间,平台方应在活动主页的显著位置、持续展示活动规则,确保消费者能够充分、便利、完整地浏览下载规则。此外,规则中涉及消费者重大利益的内容,还应以加粗、标亮等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特别注意,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当然,消费者也应当在全面理解规则的情况下理性消费。

  实践中,平台方发起有奖活动时,一般不会进行过程记录。一旦发生相关纠纷,有关活动详情难以完整复盘回溯。因此,建议商户及平台方在举办有奖活动时,对活动实施的情况和规则要求,进行全流程备案留档。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多元解纷 B04平台发布“全年免单”活动消费过万返单不到3000元 王葳然/向颖/赵立立/施迪2024-06-04 2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