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本报讯 在“世界认可日”来临之际,昨天,市市场监管局、长宁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世界认可日”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为上海市质检中心授牌,并启动中国企业出海总部服务中心—海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发布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证信息手册及重点出口产品国际认证指南,集中展示本市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成果。
据悉,去年本市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总体呈现回暖提质的态势,行业规模、业务体量、业务收入均创新高,行业户均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约3倍和2倍,已连续多年领跑全国。
此次批筹的6个上海市质检中心,涵盖了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等上海市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建成后,中心将协同企业创新发展,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挥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紧密,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也逐渐由行政手段和关税政策转变为技术性贸易壁垒。2023年,中国出口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在调研相关企业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反映,合格评定政策、国际市场准入信息专业性强、时效性强,出口企业常常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迫切需求系统化一站式服务。
为此,市市场监管局依托长三角“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联盟、国际检验检测认证理事会(TIC理事会),围绕涉及产品准入的认证制度、认证标志、产品范围及目录、申请流程等主要方面,收集、汇集“一带一路”沿线近80个国家和地区认证法规、市场准入要求。同时及时跟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光伏组件等出口“新三样”产品相关国际市场准入、环境保护、数据安全等政策法规,编制完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证信息电子手册》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重点产品国际认证指南》,着眼于助力“新三样”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更好地帮助国内出口企业解决对国际合格评定政策信息获取不便利、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为中国品牌和产品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支持。
记者获悉,此次发布的获证项目中,除传统人力资源、物业管理等服务行业,还覆盖了智慧食堂、智慧菜场、新能源汽车销售、美丽健康、城市供水等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领域,及精神卫生、环境治理等城市治理领域。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