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进入6月,沪上民警又进入了中高考“护考季”。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天拉开帷幕,在走进考场的部分少年青春故事里,承载的不仅有家长的殷殷期望,还有民警们的温暖陪伴。
在上海,有一位被誉为“青少年问题专家”的社区民警,和一群警察哥哥姐姐,他们用特殊的方式,守护着这些青少年,和他们共同面对青春的困惑与烦恼,完成青春这场“大考”。
从帮助第一个“网瘾少年”中考逆袭,到“厌学少年”重返人生正轨;从一个社区民警的真心付出,到一群青年民警的并肩前行。5年来,这背后有多少陪伴付出,又有怎样的温暖故事?近日,记者走进虹口公安分局,走近凉城新村派出所民警陈梁顺和“警察哥哥姐姐听你说”社区少年服务队青年民警们。
沟通、陪伴、信任是陈梁顺回顾过往解决青少年事务时,总结出来的“三大法宝”。我们的故事也围绕这3个关键词展开。
关键词:沟通
“我一定要帮他走回正轨”
“我的外孙阳阳从一名几乎走到犯罪边缘的问题厌学少年,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都是你们全心全意帮助的结果……”近日,陈梁顺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时间回到去年3月的一天,陈阿婆接到了派出所的一通电话,得知自己的外孙阳阳,因盗窃居民鞋子被民警带回派出所。
“阳阳3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一直是我们老两口抚养他长大,阳阳也知道我们的辛苦,所以从小还算听话。”陈阿婆形容道。可是这样一个乖孩子到了高中后,却突然变得让外婆感到陌生起来。
进入青春期的阳阳开始厌学,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迟到早退是常态,晚上回家后也不写作业,有时出门玩到深夜,甚至不回家。就在这期间,阳阳结识了一群“社会朋友”,在犯罪的边缘游走,与外公外婆的关系也越来越差,还经常发生语言顶撞。
就在老人快要绝望时,陈梁顺与“警察哥哥姐姐听你说”社区少年服务队的民警刘方、卫肖虹走进了阳阳的生活。“我看到他的眼神是很干净的,跟其他社会青年不一样。”陈梁顺说,“所以我当时心里想,这个孩子一定还有救的,我一定要帮他走回正轨。”
有一次,阳阳和一群“社会朋友”深夜到宝山区“拉车门”,当晚,陈阿婆接到宝山公安分局庙行派出所民警打来的电话,通知她带着阳阳去庙行派出所接受调查。“当时我因高血压腔梗住院治疗,还是嘉兴路派出所民警刘方连夜开车带阳阳去把案件解释清楚,回来时已经是深夜了,民警同志还请阳阳吃了夜宵,我真的很感激。”陈阿婆说。
随后的日子里,为了解阳阳内心真实的想法,陈梁顺开始与他交朋友,叫阳阳到派出所打球,就这样,阳阳紧锁的内心渐渐地向陈梁顺敞开了。“我觉得解决青少年事务的重中之重是沟通,要先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想法,所以我就试着跟阳阳交朋友。他也觉得有个警察哥哥当朋友自己也很骄傲,也更愿意跟我沟通,还跟我聊起他未来的打算,他的内心肯定会受到触动,也会逐渐改变自己。”陈梁顺说。
进入高三后,陈梁顺有时还送阳阳上学,阳阳的班主任老师也看到他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即使后来陈梁顺因工作调动离开了嘉兴路派出所,但“警察哥哥姐姐听你说”社区少年服务队的民警接力帮助阳阳,在他们的努力下,阳阳回归了学业,也与社会上的朋友断了联系。
春考结束后,阳阳如愿考上自己理想的大专院校和专业,已经正式报到,开启新的人生之路。陈阿婆写下了这封感谢信:“这都是你们全心全意帮助的结果,我真的发自内心地向你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关键词:陪伴“有效的陪伴不是只盯着写作业”
陈梁顺算了算,5年来,他已经与近40个孩子打过交道,渐渐有了规律性的认识。在他看来,正如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产生的效果不一样,有效陪伴与无效陪伴也有很大差别。
“家长觉得每天一步不离地盯着孩子写作业就是关心和陪伴了,其实不然。”在采访中,陈梁顺不止一次说过这样的话。在他看来,亲子沟通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有效陪伴,而像小豪妈妈这样的“步步紧逼”实是无效陪伴。
虹口区的一名初三学生小豪马上要中考了,小豪妈妈在近期向陈梁顺求助。上门家访期间,陈梁顺发现小豪的房间门紧闭。小豪妈妈告诉陈梁顺,平日里她看到小豪作业没有完成时会立即敦促,认为这是关心孩子,是实实在在的陪伴,但母子二人经常因为写作业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现在小豪只愿与爸爸说话,而母子间的交流障碍加剧,往往没说几句就要吵起来。
或许是民警这个身份让小豪安下心,“一听是民警来了,他也主动打开门让我进去聊聊。”陈梁顺说,“我进去一看,跟他妈妈描述的不太一样,这个孩子不是完全不写作业,只是不想按照他妈妈规定的完成,自己做了其他科目。”
“她也不来问我这段时间做了什么作业,只要看到布置的卷子没做就会被批评。”小豪向陈梁顺袒露心声。长此以往,小豪内心也筑起了一块坚冰。
“我也跟小豪妈妈说,你不能只看着孩子哪里做的不好,也要看到他哪里做得好,比如你看他英语作业没做完,怎么不先看看他做完了哪些科目。”陈梁顺表示,青春期的孩子本就容易与父母产生疏离感,这样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家长把孩子当作宣泄情绪的出口,孩子觉得委屈、没有得到尊重,那么孩子的情绪出口在哪呢?”
他认为,有效的陪伴不是只盯着写作业,而是参与进孩子的生活中,比如每天晚饭时聊聊天,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家长的尊重,“破冰”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家长的影响是长期潜移默化的。
“中考冲刺也就这么几天了,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你有着急上火的情绪也暂时忍一下,中考结束咱们好好谈一谈。”陈梁顺离开时对小豪妈妈说。
关键词:信任“要让孩子相信父母,父母也相信孩子”
“信任是需要双向奔赴的,就是要让孩子相信父母,父母也相信孩子。”
陈梁顺也曾接触过不少“网瘾少年”,其中有一个叫文文的少年,寒假里沉迷于玩平板电脑,家长一气之下切断了网络,却引发了更大的亲子矛盾,文文妈妈也急忙找到了陈梁顺。第一次上门后,陈梁顺为文文制定了作息表,其中规定,每天上网不得超过两小时。然而,文文没有履行他们之间的约定。
“我问他,我这么相信你,也没有不让你玩,但你呢?违反我们约定好的事情,让我还怎么相信你?”陈梁顺的质问让文文有所触动,开始反思自己。
“孩子越是发脾气,家长就越要冷静,把孩子的语言转化成父母能接受的语言,再把父母的意思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传达出去,我一直是这样处理问题的。”陈梁顺对记者说。
小元也是陈梁顺几年前结对帮扶的“网瘾少年”之一,如今上了大学的他表示:“如果不是陈警官,我可能上不了重点高中,也没有现在的自己,回过头来看,他给我的建议基本都是正确的,并且是可行的。”
陈梁顺自己也有一对儿女,在平日里,他工作繁忙,但周末只要有时间就会陪孩子出去玩或下下棋,“陪伴是很重要的,小时候不参与孩子的成长,等长大后孩子就肯定不愿意和你沟通了。”
沟通、陪伴、信任是陈梁顺回顾过往解决青少年事务时,总结出来的“三大法宝”。正是这样,他在青少年迷茫无助时,成为了指引前行的路灯,为许多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带来希望的微光。在参加工作的十余年里,他是社区居民口中“天天见”的小陈,也是收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的陈警官。
为更好地解决辖区青少年事务,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虹口公安分局成立了“陈梁顺工作室”,在这之后,陈梁顺还肩负起了召集青年民警开展培训的工作,让虹口公安分局嘉兴路派出所“警察哥哥姐姐听你说”社区少年服务队逐渐壮大起来,去年,还成功入选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
目前,“警察哥哥姐姐听你说”社区少年服务队已在虹口区内9家派出所成立,继续帮扶更多即将或已经踏入歧途的少年,续写更多温暖的承诺。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