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颖婷
暑假将至,种类繁多的各类夏令营、研学团等营地教育项目日渐火爆。然而由于目前营地教育市场上的各种机构良莠不齐,相关的消费纠纷也越来越多。为此,市人大代表呼吁,完善上海市营地教育相关市场法律法规,强化执法,遏制乱象。日前,相关部门对代表建议作出了答复。
乱象:良莠不齐的营地教育机构暗藏风险隐患
市人大代表朱柯丁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研学和夏令营旅行等营地教育市场蓬勃发展,上海作为该市场的主要消费力量之一,市场规模占比达30%。在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上海大量的营地教育机构也随之兴起,超过70%的营地教育机构存在时间不足5年,它们集中服务于4-18岁的青少年,其中8-13岁年龄段最多。
但目前的营地教育市场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营地教育承办单位监管乏力,准入门槛过低。“一些既非旅行社,亦非教育机构的‘山寨’组织或个人举办研学、夏令营活动,急欲从市场中谋利。”朱柯丁表示,由于营地教育市场缺乏清晰的行业标准和明确的监管机构,这样的营地教育带来的是更多管理难题和安全隐患。研学、夏令营引起的消费纠纷屡见不鲜,而消费者往往会陷入维权困难的窘境。
其次,研学、夏令营等活动主题种类繁多,部分机构的实际体验与承诺的服务相距甚远。项目层层外包,“高端收费、低端安排”“隐形消费名目繁多”等问题一直存在,学习内容、师资配置等多方面不能达到承诺标准。“最令人忧心的还是青少年在研学、夏令营中的安全问题。”朱柯丁指出,一些所谓的营地教育项目,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老师、教练、领队大多是兼职,团队中配备的“安全员”未经培训也无上岗证件。青少年在夏令营中的活动行为得不到专业保护、受伤生病得不到及时医治、食宿卫生达不到既定标准,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问题频频出现,暑期研学夏令营乱象可见一斑。
为此,他建议出台上海市营地教育市场相关规范文件,明确监管主体。同时,加强上海市营地教育市场治理,强化执法机制。除此之外,他建议鼓励上海市营地教育市场多元化发展,深化活动内涵。
市市场监管局:严查虚假宣传 加强价格监督
市市场监管局在对市人大代表的答复中表示,针对营地教育市场暴露的问题,市市场监管局将查处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严肃查处营地教育机构涉嫌虚构教师资质、执教履历、教材质量、夸大教学效果等虚假宣传行为,促进营地教育市场有序发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还将加强价格监督检查,根据定价目录,营地教育实行市场调节价,市场监管部门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严肃查处相关单位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不履行价格承诺、虚假优惠折扣、虚假价格比较等价格违法行为。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营地教育活动中食品经营行为监管,督促经营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按照规范和标准开展食品经营活动,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据悉,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当月,原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该标准对服务提供方、人员配置、研学旅行产品、服务项目以及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规定。2023年6月,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监管切实防范研学旅行潜在风险隐患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教育部门主阵地的地位、风险隐患提示义务和文旅部门对旅行产品的监管职能。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积极配合教育、文旅等行业主管部门,对研学游学、冬夏令营活动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设立营地教育市场准入标准,开展综合治理,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市教委:多部门联动严把营地教育“安全关”
市教委表示,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教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检察院,印发《通知》,梳理提出相关工作措施。针对暑期由中小学校组织的集体性研学实践活动,《通知》要求教育部门做好指导,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主阵地作用,把握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注重教与学、行与学、研与习的统一。
《通知》要求文化旅游部门加强对旅行社涉未成年人旅游产品的监督管理,对于旅游产品中涉及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严把质量关,防范安全风险。要求民政部门切实履行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职责,依法开展行政检查,对发现超业务范围开展暑期游学、夏令营活动等研学旅行相关内容的社会组织,要求督促整改。要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暑期游学、夏令营活动等研学旅行服务过程中发现的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通知》还要求检察机关密切关注上海市暑期游学、夏令营活动等研学旅行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情况,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问题线索,依法履行检察职责,督促整改。
下一步,市教委将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持续加强安全教育和正面宣传引导,关爱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加强假期活动内容的设计与布局,进一步强化学校假期工作管理,切实防范相关风险隐患。市文化旅游局将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督促旅行社提升安全意识和服务质量水平,保障未成年人安全、健康。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