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社会

看不见的“黑手”,无形中的“盗窃者”

长宁警方侦破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

陈颖婷

本文字数:805

  □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知名企业博世公司耗时多年花费巨资研发的产品,市场上短期内竟出现了功能相近、价格低廉的竞品。日前,长宁经侦支队成功侦破的一起商业秘密案中,涉案的被告公司及3名犯罪人员被长宁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2021年末,长宁经侦支队民警在走访辖区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时,企业负责人的一句话,引起了民警的注意:“近期市场上出现了我司产品的一款竞品,技术和功能非常类似。”原来,博世公司研发出的一款产品刚刚投放市场不久,外省一家公司却在短时间内让具有相似功能的产品趋向成熟,并用更低廉的价格向企业客户进行推广和销售。这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我们初步调查发现,竞品公司的有关人员王某、郑某是公司控股一家子公司的前员工。但目前却没有充分的证据。”博世公司知识产权部的一名法务人员向民警坦言,如果通过民事诉讼追究侵权,不仅取证难度高,其时间成本造成的影响也大。

  竞品公司如果盗用了博世公司的技术,那就不仅仅是侵权的民事行为,更有可能存在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由于该类案件在国内缺少相关案例,且专业技术性高,取证难度也十分大。长宁警方第一时间入驻博世公司组建专班,通过大量先期工作了解该产品涉及的技术秘密点,同时对王某等人在职期间可能存在窃取商业秘密行为进行了全量复盘。其间,民警发现一条重要线索:王某等人在职期间曾多次以测试产品为名义带走博世公司产品,一直未归还。针对这一情况,民警迅速会同公司方梳理了大量材料,从中固定了王某等人私自带走研发产品的证据。

  最终经过鉴定,竞品公司产品确认存在侵犯博世公司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在充分掌握证据后,长宁警方第一时间赴外省市,将王某、郑某两人抓捕归案。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竞品公司负责人张某同样存在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行为,长宁警方于2022年11月将张某抓捕归案。经统计,该案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

  今年4月,被告公司、王某、郑某、张某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长宁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社会 A06看不见的“黑手”,无形中的“盗窃者” 陈颖婷2024-06-14 2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