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禁毒视角

找到与服务对象沟通时的“麦高芬”

严文俊

本文字数:1218

  □  严文俊

  电影里有一个专业术语叫“麦高芬”(MacGuffin),指能推动剧情发展的元素。麦高芬对于电影意义重大,它的存在能够推动剧情向后发展。而我们的禁毒社会工作,某种意义上也是寻求与服务对象产生共鸣,那在这其中是否也存在关键性的“麦高芬”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沟通是禁毒社会工作的核心,几乎所有的介入策略都基于有效的沟通之上。在服务初期,我们希望能在沟通中了解对象的信息;在服务中期,我们又希望能在沟通中达成我们的目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困扰于沟通的低效,“我已经提醒他尿检不要迟到了,为什么他依旧会迟到?”“和服务对象访谈想要了解他的近况,但是他总是心不在焉,根本没有获得有用的资料”……这样的困扰,比比皆是。

  想提升沟通效率,就要找到属于服务对象的“麦高芬”。那么这些“麦高芬”会是什么呢?

  它可能是服务对象内心的需求和愿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处事方式,服务对象也不例外。他们内心深处可能埋藏着对家庭的渴望、对事业的追求、对社会关系的向往。这些渴望、追求和向往,既有物质层面的,更有精神层面的。我们在沟通时,要有意识地去探寻服务对象的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去发掘沟通话题,从而拉近相互之间的关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热情。

  “麦高芬”也可能是服务对象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微观的个人问题,到宏观的环境问题等,我们可以在沟通中探寻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而制造话题与对象进行有效互动,达成情感共鸣。服务对象对于自身的现状和问题,是很愿意述说反馈的。潜意识里,他们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关心,我们应该主动去询问、倾听,保持耐心和同理心,表现出愿意和服务对象一起解决问题的态度,这样,才能让他们放下戒备,真正从内心接纳我们。

  我们还能将“麦高芬”视作沟通中的细节。

  想问社工伙伴们一个问题:“你知道多少服务对象的私人爱好?”

  有的对象喜欢种花,有的对象喜欢喝茶,有的或许喜欢打麻将……如果我们从这些爱好入手,引发服务对象的沟通欲望,那么自然就能达成我们的目的。或许会有人说:“他们的爱好属于个人隐私,我无从得知啊……”这话不假,但如果有心,还是能通过多种渠道去探寻,例如服务对象的朋友圈、社交平台、手机外壳和手机铃声,或者正在玩的游戏、收看的短视频,这些都可以从侧面了解他们平时的习惯和爱好。

  当然,我们需要在尊重服务对象隐私和意愿的前提下,去探寻他们的兴趣爱好,避免在实际沟通中因为操作不当而适得其反。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好其中的尺度,那么这种细节,很多时候就能决定沟通是否成功,乃至后续服务计划是否完善。

  再问一个细节:“你知道多少服务对象的生日?会在那天送上祝福吗?”

  当我们有意识地去寻找属于服务对象的“麦高芬”时,我们的沟通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发现并熟练运用“麦高芬”,不仅是技巧上的提升,更是心灵的触碰,它要求我们用心去感知,用智慧去引导,让我们在每一次沟通中,都努力去寻找那把开启服务对象心灵之门的钥匙。(作者为自强黄浦工作站豫园社工点社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禁毒视角 B04找到与服务对象沟通时的“麦高芬” 严文俊2024-06-19 2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