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老法今说

古代公文保密工作

戚风

本文字数:986

  中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始终将公文保密工作视为“御天下”“临民治事”的必备工具。公文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维护统治、巩固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保护公文的机密性,历代封建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手段,从“泥封”制到“密奏”制,不断升级保密手段,严防死守机密文字材料。

  公文作为公务活动的产物,涉及政治要情和国家秘密。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保持信息不泄露,对统治者地位、政权运行的稳定至关重要。古代经典如《易经·系辞(上)》和《韩非子·说难》中早已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封建王朝统治者历来非常注重公文保密,从商朝的“守藏史”到清代的“军机处”,对公文保密的关注逐渐升级。在公文传递和保管环节,都需严格控制,以确保信息的安全。

  文书是档案的前身,而文书的产生、流转、处置都离不开公文保密工作。在文书阶段,中央文书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同朝代建立了各种文书机构,如秦朝的“丞相府”、两汉的“尚书台”、唐代的“中书省”等。这些机构负责政务处理、政情沟通,同时也是保证公文质量、安全和秘密的核心力量。在档案阶段,古代王朝设立专门机构来保管公文,如周朝的“天府”、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黄册库”等。这些机构为办毕公文提供了可靠的保护,加上严格的管理,使得公文的信息在得到保守的同时也得以保存。

  公文管理的质量和效能直接关系到公文在专制统治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为此,历代封建王朝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专门的公文制度,其中保密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从秦汉的“书同文制度”到唐朝的《唐律疏议》,都对公文的起草、传递、保管等多个阶段进行了约束和规制。封建统治者通过法律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戒,确保公文的安全。

  公文保密系统逐渐从侧重某单一方面发展至关注全程管控。在公文起草阶段,采用拆字法、隐语法、反切法等保密方法。在传递阶段,古人采用泥封法、斗检封、用印等方式确保公文信息的安全。在保管阶段,专职保管人员和机构为公文保密提供强大支撑。全流程管控系统为公文保密管理打下良好基础。秦汉公文制度为公文起草、传递、保管等阶段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为后来的朝代提供了借鉴。

  古代公文保密工作对当代具有启发意义。在当前社会,公文依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保密,但目的已从维护封建统治转向维护人民利益。因此,平衡保密与公开的关系成为当代的新课题。公文保密工作本身存在矛盾性,需要在保守秘密与交流信息之间寻求平衡。(戚风  整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老法今说 B05古代公文保密工作 戚风2024-06-19 2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