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场、秩序靠法治。如何更好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推动金融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昨天上午,2024年陆家嘴论坛“金融法治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会以“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之道: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为主题。
研讨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结合国际金融司法领域呈现的新特点,就推动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提出建议:发挥规则引领作用,以“专业化”审判促进金融创新在法治轨道上发展;依法能动履职,以“协同化”治理共同做实支撑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升涉外审判能力,以“国际化”视野回应金融制度型开放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
去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超过3300万亿元,同比增长15%。近年来,上海法院积极发挥司法裁判引领、规范、保障功能,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先后作出了全国首例证券纠纷示范判决,审理了全国首例普通代表人诉讼案、全国首例科创板特别代表人诉讼案等一系列标杆性案件,为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合法权益、引导金融创新有序发展、增强金融开放的法治预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坚实保障。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贾宇表示,上海法院要打造更多具有示范意义的涉外金融标杆案例,助力建设国际金融争议解决优选地。同时希望金融领域各相关部门、机构强化协同合作,建立大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构建“数字时代金融协同治理新模式”。
金融的制度型开放需要高质量的纠纷解决机制作为保障。在主旨演讲环节,国内外专家学者们介绍了金融纠纷解决方面的相关探索、存在问题,为上海打造国际金融纠纷解决中心出谋划策。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制定简单快捷的程序,以实现境内外法律机构之间的互动。”“金融仲裁机制的完善需要司法的协同和支持。”“要关注跨境上市中的监管和司法问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长期访问杰出学者、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范思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马屹,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黄辉,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教授钱军围绕“金融制度型开放与法治完善”专题展开深入研讨。
“法律要赋予中小投资者足够的保障。”“强监管、防风险、促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是期货市场各项工作的主线。”“对于金融风险,关键是识别出核心的金融漏洞,要加强防范能力,而不仅仅是解决能力。”……在“金融风险防范的法治应对”专题研讨中,香港资深大律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王鸣峰,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张铭,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名誉教授杨贤进行了观点的交流碰撞。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法院金融审判国际交流(上海)基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承办。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