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奶瓶是育儿家庭的必需品,由瓶身、奶嘴及辅助部件组成,每个部件的品质优劣都影响着婴幼儿的喝奶体验。为了解不同奶瓶及配件的安全性、使用性方面的差异,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购和使用,上海市消保委日前对婴幼儿奶瓶及配件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有一款底部带回气阀的奶瓶发生倒吸,部分样品存在警示语缺失、零部件尺寸过小等问题。
少数样品警示语缺失
本次试验通过各类电商平台,共计购买36款婴幼儿奶瓶及配件。针对消费者会购买“平替款”奶嘴、手柄等配件的情况,本次比较试验还购买了12款单独售卖、可与知名品牌奶瓶配套使用的配件。样品涉及世喜、贝亲、babycare、好孩子等品牌,奶瓶买样价格在49元至207元之间,配件买样价格在7.9元至32元之间。
本次购买的24款奶瓶标称容量在160m l-330m l之间,所有样品容量偏差均在标准要求范围内。
奶瓶外包装或说明书上应具备详尽的产品材质标识和安全警示,涉及材质类型一般有玻璃、聚砜类(PPSU)、聚丙烯(PP)、硅胶等,警示语应包含“在成人监护下使用”“不应作为玩具使用”等。查验发现,所有样品材质标识清晰,少数存在警示语缺失的情况。
耐热、抗拉扯等性能达标
婴幼儿使用奶瓶可能发生跌落,部分家庭习惯使用高温消毒奶瓶,质量欠佳的奶瓶可能会因内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甚至爆炸,实验室针对以上情况开展相应检测。结果显示,本次奶瓶样品均通过跌落、热冲击、内应力等测试。
而奶嘴作为直接接触婴幼儿口腔的橡胶制品,在保持柔软的同时,还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防止被婴幼儿咬破、吞食。本次试验对奶瓶自带的奶嘴和单独购买的奶嘴配件进行针刺和抗拉扯性测试,所有样品均通过测试。
仅一款奶瓶发生倒吸
婴幼儿产品零件尺寸不应过小,以防止误吞。《婴幼儿用奶瓶和奶嘴》标准对可拆卸零件有明确的尺寸要求。测试发现,部分样品零件尺寸过小,如奶瓶的回气阀装置、吸管盘零部件等,存在一定误吞窒息的风险。
而奶瓶的回气阀装置是为了防止婴幼儿进食时吸入过多空气,有消费者担心这种结构的奶瓶在水浴加热或冷却时会发生倒吸,污染瓶内奶液。模拟试验发现,8款底部带回气阀的奶瓶样品中仅1款在模拟水浴冷却实验中发生倒吸。该样品网页信息提示:“温奶、凉奶时,需安装随单赠送的温奶底垫以防渗水”,但实际并未收到该配件,产品说明书上也没有针对底垫的介绍说明。
部分样品购买页面宣称适用于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实际样品产品标签为学饮杯或学饮嘴,其饮用部件形状与奶嘴不同。此类“学饮”样品执行食品接触用塑料、橡胶材料及制品等标准,相较于执行婴幼儿奶瓶、奶嘴标准的产品,其对小零件、挥发性物质等指标均无考核要求,在产品质量把控方面可能存在空白点。
6月1日起实施的《婴童用品 餐具与喂食器具通用技术要求》对“学饮”类产品的小零件、挥发性物质等指标均做出要求。市消保委建议,相关企业对标准加以研究,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建议相关部门考虑是否可将涉婴幼儿健康的安全性指标,如小零件、挥发性物质要求,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管理范畴,以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更全面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提示
1.不同材质的奶瓶各有优缺点,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购。如玻璃奶瓶耐高温性好、易清洗,但重量大且易碎;聚砜类(PPSU)奶瓶耐磨性、耐跌落性较好,但价格较高;聚丙烯(PP)奶瓶价格经济实惠,但易磨损,需经常更换等。
2.选购奶瓶或奶嘴时,建议选用执行GB 38995、GB 4806.2、GB 4806.5(玻璃奶瓶)、GB 4806.7(塑料奶瓶)等标准的产品。
3.选购带有回气阀装置的奶瓶时,尽量选择材质更为厚实的回气阀,并定期检查回气阀是否有磨损、老化、变形等情况。
4.使用前需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采用煮沸消毒、蒸汽消毒等正确方法清洗消毒。
若发现奶瓶有除重力球和通孔针外的其他细小零件,建议停止使用,并向厂家和相关部门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