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天平守沪

法官走进城市烟火的小巷中

陆奕越

本文字数:2590

审监庭法官助理戴逸婷正在挨家挨户发放传单解释飞线问题 黄浦法院供图

  □  陆奕越

  在上海市黄浦区,有一条7.1公里长的“红色经典步道”,它将中共一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位于黄浦区的红色旧址串珠成链。在步道周围,星罗密布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和纵横交错的小巷,红色血液循着这一脉络激活着城市心脏。

  如何传承好这份红色基因,更好地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们走出法院,将法台下移、司法力量下沉,在初心之地赓续红色基因,在高楼小巷中涵养为民情怀。

  作为黄浦区法院正在深耕的党建品牌,“外滩法官小巷行”通过找准政治理论学习与红色资源利用、党建载体融合与依法能动履职、支部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点的结合,将人民法院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司法裁判与朴素价值观相结合,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和业务工作相结合的桥梁纽带。近日,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办的“公正司法  党建领航”上海法院党建融合发展优秀案例评选会上,“外滩法官小巷行  党建引领聚民心”荣获上海法院党建融合发展“十佳优秀案例”。

  从“红色寻根”到“党建共建”

  “谢谢法官老师。”在一次法院公开日活动的结尾,上海市第四聋校的学生向黄浦区法院立案庭送上了一幅“爱”字书法作品,并用手语打出了这句话。

  为了让“沉默的少数”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黄浦区法院立案庭党支部与上海市第四聋校党支部共同签署了《党支部共建协议》。一年多来,开展了法院公开日、交流参观、模拟法庭、司法体验等多项活动,为这些特殊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同时,也组织干警进行手语培训,将司法便民服务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像这样的跨领域、跨行业的党建共同体,在黄浦区法院不胜枚举。为助力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发布《黄浦区优化融资租赁行业营商环境若干司法保障措施》等多项规范指引;积极融入“淮海新天地进口示范区”党建联盟,设立“知识产权解纷驿站”,化解了普拉达、鄂尔多斯、恒源祥等多家知名品牌纠纷……

  事实上,黄浦区在持续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聚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积极探索,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这都源自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区内拥有146处各类红色革命旧址,居全市第一。

  为了用好用活这样的红色资源,黄浦区法院循着党旗的指引,经常性开展各类红色主题活动,例如在中共一大会址开展初任法官和初任公务员的初心第一课,强化党员群众观念;在共青团发源地渔阳里,成立了青马研习社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面……

  “我们将坚持推进红色教育,从‘会场’到‘现场’,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史料课堂,让干警在红色寻根中感悟初心。”黄浦区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潘峻青说道。

  小法庭中的“小巷法官”

  随着旧改征收工作的加速,近年来黄浦区涉旧改矛盾纠纷呈现高发态势,征收所、街道等相关部门法律专业力量欠缺,无法很好地化解部分矛盾纠纷。

  针对这一情况,黄浦区法院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应运而生。“跨前一步打消居民们的顾虑,让旧区改造提速,是这座城市心脏里的小法庭设立的初衷。”黄浦区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杨颖介绍道。

  工作站联手征收所、街道、居委、调解组织探索出阳光征收“四联”群众工作法,通过联席会议、培训讲座、接待咨询等方式,形成党建引领、党政统筹、党群联动三环辐射的立体式党建服务网络,助力旧区改造提速。

  据统计,自工作站成立以来,开展活动近200场,接待群众1400余人次,九成涉旧改矛盾就地化解,保障了17个地块2万多证签约。

  3月底,黄浦区190地块征收工作即将收尾,但一户人家却因为内部征收利益分配不均迟迟不愿意搬迁。

  为此,工作站负责人、民事审判庭法官王蓓蕾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当事人朱某家做工作。经了解,朱某早年为了照顾生病的外婆迁入房屋内,但房屋户籍只有舅舅一人。在面对舅舅愿意分自己小部分份额的情况下,朱某仍旧担心自己拿不到钱款,迟迟不愿搬离。

  “你不搬离,舅舅也拿不到征收补偿款,吃亏的还是你。”发现症结后的王蓓蕾立即为朱某“出谋划策”,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拟定《家庭协议》,“这份协议是有法律效力的,这样你总该放心了吧!”

  “法官,我相信你,我搬!”朱某搬离后,190地块的旧改工作顺利收尾,但王蓓蕾的工作却没有结束。她多次跟进后续,在得知朱某已经拿到自己的份额后,她才放下了心。

  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十佳创新项目、2022年黄浦区市域社会治理十佳案例;工作站团队荣获2024年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王蓓蕾个人荣获2024年上海“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对于工作站团队成员来说是人民群众肯定的“盖章认可”。

  “我们是一群普通‘小巷法官’。”在撰写办案心得时,王蓓蕾在页眉写下这段话,“我们多走一步,就有更多的家庭‘家和万事兴’。”

  居委书记身边的“实习生”

  “居民有他们的担忧和考量,我能做的就是用我专业的法律知识来为居民保驾护航。”商事审判庭青年法官张俊是老西门街道陆兴居委的居委助理,他全程参与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为此,张俊颇有感触。

  起初,“闭门羹”是家常便饭,但张俊却“越挫越勇”。

  “也许起初居民有不理解的,甚至有态度不好的。我一遍遍给他们普法,楼上楼下一次次奔波,他们的态度才一点点松动,那时我才感觉自己看到了希望。”张俊笑着分享自己的经历。

  在张俊的努力下,加装电梯意见书上的“同意”越来越多。

  半年后,当张俊再次回到这个小区时,外墙已粉刷完毕,电梯也顺利运行,这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小区让人感觉焕然一新。

  “我在居委当助理”是“外滩法官小巷行”的另一个子活动,青年干警们深入社区一线,到居委担任“实习生”,围绕政策解读、事务办理、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内容开展各项为民服务。

  同样纾民忧的还有审判监督庭法官助理戴逸婷。在老小区飞线治理的过程中,戴逸婷精心选址希望得到支持,却在居民中“频频碰壁”。

  “居委助理的工作让我发现,我遗漏了‘倾听’这一步骤。只有先‘倾听’,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在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后,戴逸婷和承兴居委共同努力更换了选址,通过专业普法打消了居民的顾虑。仅过了一个月,小区便安装好了充电桩。

  目前,先后已有60名青年干警深入辖区街道小巷,服务时长达到825个小时,他们用脚步和汗水交出了司法为民这张青春答卷。

  “‘外滩法官小巷行’将继续积极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将审判的业务性和人民的司法性深度融合,努力形成新时代人民法院依法能动履职的新样本。”黄浦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段守亮表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天平守沪 B02法官走进城市烟火的小巷中 陆奕越2024-07-19 2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