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圆桌论法

民事诉讼的诉请、举证与辩论

本文字数:1953

资料图片

  ■本期嘉宾

  周  峰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

  任明艳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

  申  智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涉外仲裁纠纷审判团队审判长

  庭审是法官、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共同参与的一项诉讼活动,也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当如何提出诉讼请求、进行举证、通过法庭辩论阐释自己的主张?资深法官围绕上述环节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诉讼请求:

  完整、具体、可执行

  任明艳:诉讼请求就像建筑地基,地基牢固与否直接决定了上层建筑是否牢固。

  在确定诉讼请求时,首先要注意匹配性:一是要与诉讼目的相匹配;二是要与法律关系相匹配;三是要与诉讼理由相匹配。

  在依据诉讼目的、法律关系以及诉讼理由确定了诉讼方向之后,一项完美的诉讼请求的提出还应当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请求事项的周延性。根据“不告不理”的原则,法院只能在原告诉讼请求的范围之内对原告的权益予以保护。因此,诉讼请求的完整性十分重要。二是请求内容的具体化。三是请求事项具有可执行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明确、恰当的诉讼请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事人的诉讼目的能否实现。对当事人而言,要遵从内心、尊重案件的真相和事实证据,合法、理性地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

  对于法院而言,应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拒绝机械司法,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举证:证明什么?

  谁来证明?证据够了吗?

  申智:对于当事人而言,若要使诉讼请求或抗辩理由能够获得支持,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举证将主张的事实认定为法律事实。“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如何有效举证,至关重要。

  “证明什么?谁来证明?证据够了吗?”这三个“灵魂拷问”常常困扰着当事人和代理人,它们所代表的就是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

  其中,“证明对象”是诉讼活动的核心聚焦点,“举证责任”的分配具有法定性,而“证明标准”即负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提供证据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108条、第109条,以及《证据规定》第86条将证明标准分为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和提供初步证据(可能性较大)证明标准。针对不同的案件情况,往往会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原告在提起诉讼时,需先确定诉讼主张及所要证明的要件事实,厘清该要件事实及己方的举证责任。

  从形式上,要准备一份逻辑清晰、简明扼要的证据清单,对每份证据按照证据名称、证据来源、证明内容来列明,如果多份证据证明同样的内容,可按组分类举证。

  在复杂案件中,根据庭审查明事实的推进过程以及举证责任的不断转移,当事人也要及时跟进举证,并衔接前次证据清单制作新的证据清单予以编号,从而形成全案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证据清单,确保证据达到要件事实的证明标准。

  法庭辩论:围绕争议焦点

  周峰:法庭辩论,是在法官的主持下,诉讼双方当事人全面阐释自己主张的法律依据,并针对对方的主张及理由进行争论反驳的过程,是当事人辩论权的充分体现。法庭辩论环节并非各方“畅所欲言”,而是内有玄机。在既定的程序下,沿着“法庭调查小结——争议焦点提炼——法庭辩论核心”这一脉络展开,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才会更加明晰,法庭辩论才会更加简明高效。

  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庭审交锋的最后一环,对案件的最终裁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辩论,当事人可以充分围绕争议焦点及法庭确认的事实和证据,表达维护自己诉讼请求和反对对方主张的辩驳意见,并提出法律依据;法庭亦可以更好地厘清案件事实、明确争议内容、找准适用的法律,最终公正裁判。

  高效开展法庭辩论的前提是法庭调查小结。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并非完全独立的环节,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法庭调查小结,主要是对庭审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将无争议的事实和证据予以固定,进而缩小争议范围,突出争议焦点,使得法庭辩论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庭审质量,也使庭审节奏更加紧凑高效。

  高效开展法庭辩论的核心是围绕争议焦点展开。

  争议焦点包括关于事实的争议焦点和法律的争议焦点。前者指涉案证据的认定、相关法律事实是否存在及真伪的争议,后者系当事人就案件适用的法律法规所产生的争议。

  争议焦点的归纳应围绕争议事实、关键证据及法律的适用展开。具体包括:定案事实是否成立?关键证据是否有效?核心观点是否得到法律规定的支撑?

  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应注意避免下述行为:首先是庭前准备不足,其次是怠于对争议焦点的遗漏提出异议,最后是发言冗长但重点不突出。

  好的法庭辩论即是法官通过前期的庭审总结归纳确定案件事实、缩小争议范围并总结争议焦点,并引导双方当事人在辩论中围绕争议焦点展开讨论的过程。无论是法官还是当事人,都应把握住每一个细节,关注法庭调查小结、争议焦点归纳与法庭辩论核心,沿主线推进法庭辩论。多方协力,方能使法庭辩论脉络清晰,提升辩论效果和审理实效,为最终公正裁判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圆桌论法 B02民事诉讼的诉请、举证与辩论 2024-07-29 2 2024年07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