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楼上邻居装修时,90多岁老人家的卫生间被砸出碗口大小的洞,墙壁也出现了开裂,老人的儿子起诉至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要求楼上业主修复,没想到被告几个月联系不上,老人只好顶着这个“安全隐患”生活。奉贤区法院奉城法庭受理后,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帮老人解决了心头之患。
被告送达不到,只能公告
“怎么办,找不到楼上业主。电话联系、邮寄传票、法警送达、信息协查……能试的方法都试过了,却始终联系不上。”书记员解释道,“实在不行就只能公告送达了。”
法官当然明白,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穷尽所有送达方式后仍然无法送达的被告,只能公告送达。但且不说公告费时费力,容易加深当事人本就经年累月的积怨,更何况,案件结果的执行和落实也需要被告的配合。公告送达、一判了之不是最好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情况,这个原告是个90多岁老人,说过来开庭腿脚不便。”书记员反馈道。沉思片刻,法官们还是决定先去现场,了解损害情况及对老人生活的影响程度,再向居委、物业了解被告情况。
几天后,法官们上门勘查。案涉房屋所在地是一个老旧小区,老人居住在二楼。法官们轻轻敲了敲门,开门的是老人70多岁的儿子。往里走,法官们看到了坐在轮椅上的原告——一个90多岁的老妇人。她缓缓告诉法官们:“墙上的开裂是楼上邻居砸的。”跟着老人进卫生间,在天花板上赫然一个碗口大小的洞,甚至可以看到楼上的墙。随着老人轮椅推动,轻微震动引得洞口细微水泥灰簌簌往下掉。
“法官你看,你让我母亲怎么安心用洗手间,虽然她年纪大了,但也有隐私,而且万一再掉水泥下来,谁能承受这个后果!”老人的儿子气愤地说。
与装修队交涉,未谈拢
天花板被砸穿后,老人的儿子曾上楼与装修队进行交涉,没有谈拢。至此之后,装修队、业主都没有出现过。老人顶着这个安全隐患生活了几个月。
为何会联系不上楼上业主呢?趁着现场勘查机会,法官又走访了居委、物业,了解到被告是新购二手房业主,居委、物业都没有登记被告情况,还是向前业主了解到的被告姓名、身份证等基本信息。“我们也很无奈,老人多次来投诉,我们也想解决问题。”居委主任一脸无奈。
老人的诉请是恢复原状,如今被告送达不到,只能公告,但即便公告期满判决支持了原告请求,若是没有办法找到被告,老人的实际问题如何解决还是存在困难。
法官建议先行委托做个维修方案,由原告自行维修后,再向被告主张维修费用,这样一来今后执行起来会相对简单。老人儿子却反对这个方案,他情绪激动地说:“我们都是老年人,腿脚不便,没有能力和精力去找装修队,更何况明明是对方的野蛮装修造成的损失,为什么要我先出钱修?”
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
“既然现在只有被告身份证上的老家地址,不如算好时间,再向被告寄一次信,也许被告过节回家就收到了。”当时正值国庆长假前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法官们抓紧赶在假期到来前再次邮寄了诉状副本。
这一次尝试起到了效果。节假日之后,被告主动联系了法官们:“我们夫妻俩都在市中心工作,工作也忙,好不容易买了这个房子作为婚房装修居住,就全部委托给了装修公司,我们根本不知道发生这样的事。”看到被告的态度,法官也告知他们尽快回上海来处理案子,并且考虑原告腿脚不便,在居委会现场开庭。
开庭当天,法官先让被告到老人家看破坏的情况,被告仰着头看着那个洞口,“这都能看到我家浴室柜的一角了,我真没想到,装修队施工这么野蛮……老人家,实在是不好意思,不知道给你们造成了这么大的麻烦。”被告的语气很诚恳。
看到被告这样的态度,老人的情绪也逐渐平复,法官们看到了矛盾化解的希望。法官们趁热打铁,经过一个下午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被告在一周内给原告维修,具体维修方案也咨询了装修公司专业人员。考虑维修期间,原告可能无法居住,被告还补偿了原告一定的租金损失,并当场予以给付。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