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最近,市反诈中心通过一条可疑预警线索,成功帮助市民王女士挽回340万元的损失,并收到其送来的“反诈砺剑,尽职尽责。晨星闪耀,忠诚为民”锦旗。记者了解到,这一次能迅速挽损,源于上海警方的一套“无感反诈”技术防阻体系。2024年全民反诈宣传月启动以来,上海警方通过“有感防宣”“无感防阻”相结合的方式,在预警劝阻、资金止付等方面下功夫,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接报数、案损金额实现了双降。昨天,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目前,全市221个街镇已全覆盖建成反诈中心。
6月中旬,市公安局牵头启动了主题为“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的集中宣传月活动,现场向受骗企业、群众集中返还被骗钱款3000余万元,掀起了一波全社会的反诈热潮。反诈宣传月启动以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接报数、案损金额分别下降了34.6%、71.2%。
要打赢反诈这场人民战争,就必须发动社会力量,上海警方联合本市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银行等,严格守牢涉诈“信息进口”和“资金出口”,努力做到让群众收不到诈骗短信、接不到诈骗电话、登不上涉诈网站、转不出被骗资金。
为此,上海警方注重源头治理,积极与通信管理部门、通讯运营商合作,研究落实防阻措施,利用大数据和高科技手段,对涉诈电话、短信、网站进行实时拦截。今年以来,日均技术拦截涉诈电话7万余通、涉诈短信60余万条、涉诈网站2.3亿次。另一方面,针对涉诈资金转移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上海警方与银行、互联网企业等建立资金止付合作机制,提升涉诈资金拦截响应速度,确保最大限度避免群众损失。用“无感防阻”让市民群众的安全“有感”。在做到快速劝阻、及时止付的同时,上海警方更注重打防结合,对案件“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开展全量排摸,精准锁定本市为诈骗分子引流推广、转账洗钱或非法提供通信设备、网络技术支撑的黑灰产团伙,斩断黑灰产犯罪链条,坚决铲除本市滋生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土壤。
据悉,为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护体系,上海警方全力推动建设多级联动防护网,完善“市、区、街镇”三级联动体系,目前,全市221个街镇已全覆盖建成反诈中心,按照“配置一批兼职干部、制定一套工作流程、组建一支响应队伍、落实一间专门场所”的标准要求,打造出基层反诈治理“共同体”。当系统预警发现潜在被害人后,上海警方将通过递进式的劝阻方式,对潜在被害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警示,最大限度阻止潜在被害人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