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拍案说法

当“隐形人”时薪三百元?姐妹俩为电诈搭桥获刑

季张颖/陈涛

本文字数:1474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陈涛

  2023年9月的一天,上海青浦,一出租房内,程家两姐妹相对而坐,一言不发。旁边的桌子上,两部手机屏幕亮着,不时传来一问一答的对话。突然,几名公安民警进入屋内。慌乱中,一通电话被挂断,另一部则传来“我下载好了,下一步呢”的疑问……而随着民警的到来,一场正在进行中的电信诈骗戛然而止。

  近日,经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徐汇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姐姐程某颖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妹妹程某茹因未满18周岁,公诉机关将其移送未成年人专门管辖法院少年庭另案处理。

  遭遇冒牌客服男子被骗3万元

  事情还要从案发前三天说起。陈先生下班途中接到自称某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出于警惕,客服话还没讲完他便表态拒绝,打算中断对方的推销念头。然而,当对方称陈先生使用的某平台金条贷款额度利率较高,可以更换利率较低的产品时,陈先生由于确实在使用相关产品,便放松了戒备。当客服表示可通过国家反诈APP进行刷脸认证以确保安全后,陈先生最终“沦陷”。认证完毕后,陈先生乖乖按照对方要求下载新的相关APP,并进行转账以激活账户。

  “反诈APP刷的是我自己的脸,当然能认证通过,真是糊涂死了!”一系列操作后,见对方不再回应,陈先生意识到被骗,对自己前期执迷不悟而懊恼。被骗3万元的陈先生当即报警。

  通过追踪,警方查询到打给陈先生诈骗电话的手机位于青浦区,号码注册人为一名女性。但这与陈先生反馈骗子是男性及明确指向境外的证据线索相矛盾。带着疑问,警方来到了文章开头的出租屋,查明了案件的来龙去脉。

  当“隐形人”帮骗子“直接”沟通

  2023年8月底,程某茹加入一个工作介绍群,群里有人介绍做“手机口”,即帮忙打诈骗电话。为快些赚到钱,程某茹欣然答应。

  与相关人员沟通后,对方要求程某茹使用两部手机,一部通过QQ  语音电话与在境外的诈骗分子通连,一部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与境内被害人通连。通话期间,两部电话都开“免提”,如此,境外诈骗分子就能与被害人“直接”沟通。程某茹则作为“隐形人”,仅负责拨打电话,不发出任何声音。境外自称“老大”的组织者以每小时300元给程某茹支付酬劳。

  几天后,程某茹将这个“赚钱门道”告知姐姐程某颖。得知是帮助拨打诈骗电话,程某颖一开始竭力反对。但发现妹妹能在短时间赚到不少钱,她便不再反对,甚至在妹妹休息之际亲自上阵,使用妹妹的手机及QQ账号进行相关操作。至案发,程家两姐妹在短短数天内获利万元。

  徐汇法院审理后,以诈骗罪判处程某颖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

  说法>>>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该案的诈骗活动中,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聊天工具,找境内“傀儡”代理拨打电话,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面对电信诈骗,我们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陷阱;如果因一时轻信上当受骗,应当尽量冷静应对,想方设法及时止损。

  一是要保持警惕,加强防范。不向陌生人透露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都要十分注意。在这起案件中,受害人就是接到所谓某电商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轻信其言,按照其要求轻易汇款,造成了经济损失。在和陌生人的交流中,不随便透露个人和家庭的信息,更不要随便填写调查问卷。

  二是要冷静应对,及时止损。当发现遭遇电信诈骗时,尽量保持冷静。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损失,可列出损失清单,尽快报案,切不可再联系网络诈骗者,防止二次受骗。

  法官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警惕“快速致富”等信息,不要被天花乱坠的广告迷惑,摒弃“走捷径”心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拍案说法 B06当“隐形人”时薪三百元?姐妹俩为电诈搭桥获刑 季张颖/陈涛2024-08-06 2 2024年08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