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截至7月底,上海已建成社区长者食堂370家

这个长者食堂有了全市第一个“食安员”

陈姝楠

本文字数:959

  □  见习记者  陈姝楠

  本报讯  “调料都是新买的,不存在过期!”食品安全员徐明怀向记者介绍道。近日,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邻里膳荟社区长者食堂在水电路1132弄内正式对外开张。为了让居民吃得放心、安全,社区食堂还邀请居民担任食品安全员员。据悉,在全市370个已经建成的社区长者食堂中,他们是首家设置食品安全员的。

  凉城新村街道水电小区有2197户家庭约5200余人,老年人口占50%左右,多年来一直盼望家门口能有一家社区食堂。此次食堂开张,多年心愿终成现实。记者在现场看到,300平方米的长者食堂,设有多排老年人专座,还专门留出了供轮椅进出的位子。

  不到中午11点,已经有不少熟客掐着饭点准时来到长者食堂。家住友谊二村,73岁的张老伯便是其中一位。“我每天都来这里吃饭,一天两顿!外面都吃过了,还是这里好。”张老伯说。记者看到,这里10元以下的菜有50余种,占40%左右。一碗肉糜蒸蛋8元,红烧肉圆5元一个。此外,食堂还为社区内孤老病患提供特价菜,并送菜上门。

  “我们请了三名常来就餐的居民作为食品安全员和菜肴质量员,对每天的菜肴质量和食品安全提出意见建议。”长者食堂负责人顾维军表示,设立食品安全员和菜肴质量员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居民们有个可以放心吃饭的地方,“监督我们,让我们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大米大概两天就要用10多袋,周转很快的。”记者在食堂遇到了正在查看当天进货渠道记录的食安员徐明怀。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其他食安员每周不定时会来查看食堂进货相关单子,和食堂经营方一起把好食堂进货关。同时,对新菜品进行口味、质量把关,“这个菜有点辣,那个菜油太多了,我们都会反馈给大厨……”徐明怀说,食堂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关乎居民身体健康,作为食安员,要守好居民“舌尖上的幸福”。

  当天,徐明怀检查了食品储藏室、洗碗区、食品留样区、面点区和炒菜区,并与工作人员交流,对一些细节提出改进建议。

  剩饭剩菜如何处理呢?食堂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当天如有剩余饭菜,需要全部倒掉。“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顾维军说。

  据悉,目前虹口区的社区长者食堂正常营业有12家,4家正在建设中。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社区长者食堂346家。今年上海继续将“新建30家社区长者食堂”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民心工程推进,截至7月底,已完成建设24家。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这个长者食堂有了全市第一个“食安员” 陈姝楠2024-08-07 2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