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三组数字背后的“蓝色”护航

上海公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实干中取得实效

胡蝶飞

本文字数:2860

长宁交警通过优化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内交通设施配置,改善园区交通环境 警方供图

上海虹桥机场的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口岸接待管理室内,春秋国旅相关负责人正在递交签证材料 记者 胡蝶飞 摄

  □  记者  胡蝶飞

  昨天下午5点,位于长宁区福泉北路505号的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出口处,车道中间的移动式护栏缓缓合上。“移动式护栏平峰开启,高峰关闭。就是为了避免高峰时车辆对冲造成拥堵。”长宁交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梁炎告诉记者。

  一块可移动式中央护栏“小改小革”的背后,正是上海警方为园区上班族“最后一公里”交通拥堵问题破题,继而助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就在昨天,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公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从问诊城市“堵点”推进落实全市100余处拥堵节点改造项目,到建立“蓝鲸”护企工作站侦破案件300余起挽损3000余万元,再到出台出入境便利措施让取证时间“提速”……这些数字背后,上海公安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力点在哪里?又取得了哪些实效?记者昨天展开实地采访。

  从30到10

  打通园区通勤“最后一公里”

  今年完成拥堵改造项目49处

  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位于长宁区的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商务楼集中,各类企业2000余家,近7万名员工出入办公。

  “每天如此大的通行量,道路资源有限,‘潮汐式’拥堵现象难以避免。”园区管理方相关负责人胡业诚表示。

  “我们的员工每天从不同区域通勤来园区,上班路上‘最后一公里’安不安全、通不通畅,影响着一天的心情和工作效率。”在米其林中国内容与公关高级经理王钰深看来,一年来,园区“最后一公里”交通拥堵状况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我自己的感受是,过去早高峰拥堵至少30分钟,一遇到事故可能时间更长。现在基本5到10分钟就开进来了。”王钰深说。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辖区公安交管部门的综合施策。

  长宁交警支队勤务路设大队副大队长朱骁赟介绍,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内的许多道路是双向单车道,路幅较窄。“我们都戏称这些路是‘毛细血管’。”朱骁赟告诉记者,据统计,整个园区共有37处楼宇综合体的机动车出入口和这些“毛细血管”相连。“通过数据研判、实地勘验、走访调研等多种途径,我们会同相关部门最终形成了北临空园区缓堵治理方案,分阶段开展了相应的缓堵措施。”

  “视频+巡逻”“机动+驻点”等多种勤务模式;增设可移动式中央护栏;在多个有条件的单位内部道路设置临时落客区;优化信号灯协联管控……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园区交通拥堵。

  “今年我们会同市交通委等相关单位,推进落实全市100余处拥堵节点改造项目,目前已改造完成49处。”市交警总队车辆管理所副所长何莉丽介绍,在精细化开展重大工程施工交通组织工作的同时,交警部门还确保施工区域及其周边道路交通平稳可控。今年以来,针对正在施工的1000余个道路施工项目,公安交警部门深挖时间、空间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影响,努力争取“顺利施工”与“道路畅行”的“双赢”。

  从1到17

  “蓝鲸”护企工作站延伸触角

  侦破案件300余起,挽损3000余万元

  “从今年4月第一家工作站建成至今,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已在全市设立市、区两级‘蓝鲸’护企工作站17家。”在发布会上,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孙正纲公布了这组数据。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G60科创走廊里的松江“蓝鲸”护企工作站。

  “今年4月,我到辖区企业调研走访时,企业跟我反映公司的资金流水有异常。”作为辖区企业点对点的联络员,松江“蓝鲸”护企工作站驻站民警郑丹丹在日常走访时得到了“线索”。

  原来,该民营企业一名任职15年的老员工,利用管理上的“漏洞”,将客户订单分拆造假进行二次报销,虚构业务费用长时间侵占公司资金,长达七八年,金额巨大。

  “企业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发现端倪后,找到了部分造假订单,但不确定是否涉嫌违法犯罪。”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咨询开始,到如何收集证据,再到立案,现在嫌疑人已被批捕,民警都一直在跟我们积极沟通。”

  “我们发现线索后,指导企业补充固定证据,并迅速立案并开展调查。”郑丹丹介绍。

  经查,犯罪嫌疑人封某利用担任公司业务经理职务之便,共计侵占公司550余万元资金,用于购买基金、购置房产以及消费使用。警方在查清上述犯罪事实后,于今年5月,将犯罪嫌疑人封某抓获归案,现封某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同时,在案件侦办中,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多维度深度研判、固定证据,并帮助企业追赃挽损400余万元,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

  结合案例警示,驻站民警还上门对企业员工开展了专题普法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宣讲,增强了员工的知法守法意识,指导企业完善内控机制建设。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案。

  “结合前期侦办的案件来看,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风控意识薄弱、合规管理缺失、法律意识欠缺等因素,容易滋生职务类犯罪。”孙正纲告诉记者,上海公安经侦部门聚焦企业内部职务犯罪,以“蓝鲸”护企工作站为纽带,加强警企沟通联络,侦破相关案件300余起,为企业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

  今年,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全力打造“沪企管家  护企有我”品牌,通过建设“蓝鲸”护企工作站,助力上海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据悉,上海警方会同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商业秘密及品牌权益犯罪,年内侦破相关案件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涉案金额50余亿元,保护了110余个品牌合法权益。依法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合同诈骗等案件,年内侦破相关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0余人,涉案金额13余亿元。

  从3到2

  取证时间“提速”,境外游客“点赞”

  上半年已签发口岸外国人团签4.3万人次

  “我这次来代办的是一个以家庭出游为主的美国入境团,约40人左右,计划8月下旬入境。”在位于上海虹桥机场的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口岸接待管理室内,春秋国旅相关负责人章晓敏递交了签证材料。“随着暑期的到来,针对入境外籍旅客增多,我们精简了外国人团体旅游口岸签证材料,申请时间也从3个工作日进一步缩短为2个工作日。”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口岸签证处虹桥国际机场口岸签证科科长王盛告诉记者。

  “近年来,上海口岸签证机关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便利措施,不仅手续、流程越来越精简,而且办结时间也更短了,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旅行社开展业务。”对于措施带来的便利度,东方和平旅行社相关负责人陆少渊深有感触。

  “对于我们旅行社而言,团里的外国游客临行前因为证件丢失、损毁等等原因来不及办证是难免的事情,这也经常会给我们带来难题。”对上海口岸签证机关推出的最快当天取证加急服务等举措,章晓敏非常赞赏。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上海口岸已签发口岸外国人团体旅游签证4.3万人次,环比去年下半年增长近两成。其中,为近200个外国旅行团提供加急服务,帮助2000余名外国游客按期顺利入境。

  据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法制处处长黄一辰介绍,今年5月6日起,上海等20个城市试点16周岁以上户籍居民换发补发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全程网办”,从“只跑一次”进一步实现“零次跑”。截至目前,网上换补发证件已超过6000证次。

  上海还率先落地实施口岸签证“电子化”签发。自7月9日起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试点签发电子口岸签证。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三组数字背后的“蓝色”护航 胡蝶飞2024-08-07 2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