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颖婷
当数据跨境流动需求产生,如何让其安全、合规“落地”?全国首个由网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运营的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的工作团队给出了答案。尽管成立仅仅4个月,但是这支年轻的团队却用自己的热忱与专业,在自贸区一线打造数据跨境流动的“绿色通道”,也让临港新片区在率先探索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方面又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
护航企业数据安全“出海”的“开拓者”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数据跨境流动”写入其中。让数据安全“出海”成为许多企业的现实需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对接DEPA、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2024年4月7日,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据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主任丁睿介绍,中心承担两项主要职能:一是受理企业关于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咨询、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咨询,并对申报材料进行辅导;二是受理企业关于临港新片区场景化试点及一般数据清单备案咨询,并全流程跟踪辅导。
由于数据跨境流动创新试点在国内刚刚启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在市委网信办网安处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数据处的指导和带领下,服务中心团队刻苦学习数据跨境国内法律法规、国际经贸规则,多渠道探索存证模式与技术链路,为编制运营管理办法、细化备案评估流程、完善技术能力支撑、优化为企服务手段群策群力、昼夜奋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临港态度。
临港新片区一般数据清单发布后,服务中心已累计为上百家企业提供了咨询服务,6月7日服务中心牵头组建某跨国车企的备案服务交流群,考虑到企业的内部合规和时间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特别是在存证技术链路上,团队经过密切详细沟通,提出了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并最终确定企业改动最小、管理最轻量化的存证方案。后经过与企业开展模拟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多轮压测,确保满足了企业对服务等级协议的要求。对于企业的申报材料,团队也进行了多轮沟通对接,比如联合申报的委托证明材料、业务场景描述、出境数据范围的描述等等,经过服务中心的辅导,企业通过系统提交申报材料后,一次性通过审核,目前备案已完成并获取了备案通知书。
为企业量身定制场景化方案,助力企业乘风破浪
入驻在临港新片区的某文化公司想通过拍摄宣传片的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出海”,而这类非结构化视频数据出境备案没有模板可以参照沿用。于是服务中心就为该企业量身定制场景化方案,通过采集业内数据进行大数据建模,然后将要“出海”的视频存证评估。最终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完成了对这一新兴领域的数据跨境流动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服务中心正在就场景化试点与多家企业进行对接,涉及生物医药、文化传媒、信息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每家企业的诉求不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丁睿表示,场景化试点的难度比一般数据清单更大,需要团队摸着石头过河,需要针对企业所属行业、申报场景,邀请业内的专家来共同进行评估。
目前,已有数家企业在服务中心辅导下完成上海市委网信办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数十家企业接受数据跨境场景化及一般数据清单的定制化备案服务。
尽管跨境数据流动还是一块亟待开发的蓝海之地,但服务中心团队表示,将继续秉承“全链条、一站式、加速度”的服务理念,帮助更多企业实现安全、合规、便捷、高效的数据跨境流动,助力企业在全球数字经济新时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