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昨天,上海金融法院迎来六周岁生日。记者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建院六年来,上海金融法院累计受理金融案件超过4.5万起,总标的额达1.26万亿元。当天,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协同机制也迎来新进展,再扩“朋友圈”,而随着第二批8家协同单位签约,标志着公安、检察、审判、监管、自律管理“五位一体”的协同体系已初步建立。
昨天,在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协同机制联席会议上,第二批协同成员单位与上海金融法院共同会签《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协同机制规则》。记者注意到,第二批会签的协同成员单位包括: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黄金交易所、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保险交易所、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据交易所等。
去年3月,上海金融法院在全国率先建立协同机制,首批10家金融监管部门、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参与规则会签,共同构建金融市场协同善治新格局。
“协同机制建立以来,推出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全国首例案件,探索了一批提升治理能级的创新务实举措,形成了一批具有问题导向的前瞻理论成果。第二批8家协同单位加入协同机制后,‘五位一体’的协同体系初步建立,协同‘朋友圈’的多元化、系统性和标识度进一步提升。”上海金融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红表示。
“我们积极推动金融风险信息联通共享。如,深挖案件潜藏的风险隐患,通过数字改革赋能风险防治的靶向性和精准性。”上海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顾全介绍,截至目前,上海金融法院已开展23项社会治理应用场景。上海金融法院从涉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基础设施案件中梳理出10多类常见问题,已向协同单位发送6份综合类司法建议,均得到积极采纳。
在推动金融市场风险联防共治方面,成员单位强化重大案件协同处理的示范效应。下一步,协同机制还将在风险联防共治上谋求更多创新举措,在信息联通共享上消除更多难点堵点,在规则树立共认上挖掘更多典型案例,在问题会商共研上产出更多前沿成果,在人才联培共育上培树更多专家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