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在闵行区某商城的一家潮玩集市店内,对外销售的少女手办根据购买对象的年龄,进行了分区分类的消费提示,其中,针对一些偏成人化形象的手办专门添加了“不适宜未成年人”的相关提醒。
这样的变化背后,正是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童心未闵”办案团队通过“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从问诊校园周边的软色情手办,到发现童装里的“隐形杀手”,再到揪出隐藏在可爱玩偶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隐患……暑期前后,她们聚焦未成年人保护中的关键领域,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磋商,推动专项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正值中国首部未成年人检察题材网络剧《九部的检察官》热播之际,记者走进闵行区检察院“童心未闵”办案团队,看现实中的“九部护未队”如何守护“少年的你”。
手办擦边?推动分区分类管理
闵行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此前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时发现,14岁的优优(化名)在与“网友哥哥”聊天过程中不幸遭遇隔空猥亵。
优优是一个典型的二次元女孩,喜欢动漫,平时经常也会在手办商店和线上平台购买各类动漫手办,但其中不乏一些“衣着暴露、姿势奇特”的手办娃娃,而这导致她成绩一落千丈,也让她过早接触到了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内容”,由此被别有用心的“网友哥哥”盯上。
“这虽是个案,但我们觉得,其中反映的问题绝不会是个例。”闵行区检察院“童心未闵”团队检察官告诉记者围绕闵行区人口密集的商场、校园周边超市以及线上外卖平台,团队开始了排摸调查。
“调查的情况证实了我们的猜想,部分商铺的确存在发布色情手办广告、销售软色情手办未对未成年消费者及其家长进行提示等问题。”检察官告诉记者,比如辖区内一家手办店铺展示的部分“美少女”系列手办,人偶衣着暴露,肢体动作大胆,具有强烈的性暗示。“手办店的广告用语中甚至还配有‘女朋友 借给你 借用满意度5’等宣传语,明显是在‘打擦边’。”
而在线上平台,检察官也同样发现,未成年消费者无需进行实名认证,即可通过线上平台购买这类具有“诱惑性”的女性手办。
“这些软色情手办一旦被未成年人买到,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后果不堪设想。”检察官告诉记者,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闵行区检察院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磋商,建议依法责令涉案店铺对上述行为进行整改,并在全区中小学校园周边启动软色情手办产品专项治理行动,净化未成年人文化消费环境。
“通过专项整治,相关问题店铺完成整改,以分区分类管理的方式对未成年人完善了消费提示,一部分软色情手办也从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上被下架。”检察官透露,后续闵行区检察院还将继续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动“绿色”手办普法宣传活动。
警惕儿童服装绳!出台检查指引
帽绳、铆钉、水钻……这些漂亮的装饰物给童装带来创意的同时,其实也暗藏隐患,闵行区检察院“童心未闵”团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
以童装上的服装绳为例,孩子一旦被绳子卡住脖子,可能会瞬间受到极大力量的拉扯,会压迫孩子的颈部血管、呼吸道和神经,最终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在此前报道的相关新闻事件中,就有不少孩子因此窒息身亡。
闵行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发布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其中明确规定,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的绳带要求应符合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部和颈部不应有任何绳带。
“为了查明上海市场中此类童装的真实情况,我们对辖区内部分童装商铺展开了一次实地走访调查。”第七检察部主任透露,调查的结果显示,部分商铺销售的童装的确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一部分存在绳带安全的隐患,除了头部及颈部位置存在之外,还有背部设计上也有绳带,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这些设计都不符合规定。”第七检察部主任介绍,另一部分则是装饰物存在的隐患。“比如串珠的设计,可能造成婴幼儿在穿着过程中,抓起咬住配件,有误吞食的较大安全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及时组织开展全区婴幼儿及儿童服装质量专项检查活动,排查全区委托生产的单位及销售单位。
为了推动全区层面形成规范、统一的检查标准,方便一线执法人员抓住检查重点,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最新编制推出了《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绳带检查要点》等工作指引,提高监管效率。记者获悉,对于专项检查中发现构成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服装的违法行为,该局目前也已对当事人启动立案调查。
娃娃机玩偶“三无”产品隐患多
在深化未检综合履职的过程中,闵行区检察院“童心未闵”团队还敏锐地发现了娃娃机毛绒玩偶里的安全隐患。
“在我们暗访的商铺中,这些‘问题娃娃’一部分缺少产品信息说明的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属于‘三无’产品,另一部分在‘三无’产品的基础上,还存在重金属超标的质量问题。”
检察官向记者透露,通过专业实验室的检测后,团队发现涉案的两处商铺中有7款玩偶的重金属“锑”含量严重超标,违反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一旦被未成年人接触,对其呼吸系统、神经发育都有一系列的有害影响。”此外,部分玩偶的小零件威胁孩子安全且缺少相关警告提示标识。
为此,闵行区检察院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磋商,建议对相关经营户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全面开展专项调查,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商,进行溯源查处加强源头治理,并加强消费警示。
就在近期,闵行区对“夹娃娃”经营模式的玩偶质量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在此次检查中,相关职能部门以商场、超市、玩具店等场所为重点,共排摸全区1277台‘娃娃机’,涉及经营者48户。其中,对相关店铺涉嫌销售无标签毛绒布制玩具等违法行为,已启动立案调查,后续检察机关也将对此继续跟进。”
而在暑期未成年人视力矫正、牙齿矫正的高峰期,闵行区检察院“童心未闵”团队还密切关注医美市场,针对辖区内某眼视光中心存在签约保证效果等虚假宣传的问题,督促职能部门依法立案,并开展辖区内虚假宣传广告专项整治。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医疗美容项目严格把关,对存在夸大治疗效果、违规操作等问题的医美机构进行严厉打击,引导涉未医美行业合规发展。
记者获悉,后续,针对这些软色情手办、童装绳、娃娃机布制玩偶以及视力矫正医美市场的整治情况,闵行区检察院也将及时跟进开展回头看,推动“检护民生”行动落实落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持续保驾护航。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