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希望同学们非理性不发声,非必要信息不发布,做守法的公民。”“数字法院系统是我们法官办案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但要记住,任何时候机器人都不可能代替法官。”昨天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走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与法同行,做知法、懂法、守法新青年”为题,为学生们讲授“开学第一课”。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全市法院共计受聘法治副校长370人,走进300余所学校。在本学期开学季,上海法院共开展中小学法治宣讲活动100余场,覆盖学生近6万人。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今年6月至12月在全国中小学校联合开展法治副校长2024年“以案说法”专项活动。上海法院充分挖掘案例资源,强化“以案释法”,通过与教育行政机关对接,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情景模拟、庭审旁听、职业体验等沉浸式青少年普法教育。同时在专项活动中,由贾宇担任法治副校长,率先示范开展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
什么是法?“灋,刑也。平之如水……法从出现开始就被人们寄予了平等、公平、正直的价值追求。”课堂上,贾宇解读了“法”字在汉代《说文解字》中的释义,并结合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女性入职体检发现怀孕后被撤回录用等热点案事件,进一步阐释“从现代法律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把正义、秩序、自由、平等作为法的基本价值追求,这也体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在逻辑学中有一个‘逻辑三段论’,假设一个大前提,然后给出小前提,最后得出结论。司法三段论脱胎于逻辑三段论,司法逻辑也是三段论。”贾宇还在现场谈了法律思维,并选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的司法案例,演示了法院作出判决的过程。
最后,贾宇还为同学们深刻剖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他说:“法治是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各个环节协同推进来实现的。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也同样如此。”
“遭遇了网络暴力怎么办?”“法律行业如何适应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我们可以为从事法律职业做哪些准备?”授课结束后,同学们依然意犹未尽,纷纷在提问互动环节抛出心中的困惑。贾宇一一作了解答,并向学生代表赠送了《小案大道理》《开心漫漫看》《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百问百答》等法律书籍和资料。
此次授课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除了高一全体师生及家长代表等350余人在现场听课,其他年级师生、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所属20余所学校2万余名师生等通过视频方式观看。
授课前,上海法院青年法官还在现场举办了“法治文化市集”,通过“法律知识快速答”“法治箴言连连看”等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