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我就生活在巨富长,这里游客很多,有时候他们找不到厕所,就在弄堂口解决,这个‘米道’实在吃不消。”
“彭三新村当时5户人家共用卫生间,一下暴雨,2个小时积水就能到膝盖,居民们都盼着解决这些问题。”
“居民对于垃圾厢房又提出了新的建议,希望要有美学装饰,能够融入小区原有建筑风格。”
……
如此热闹的讨论场景,发生在近日“人民城市”专项征集上海社区治理达人专场上,大家争抢话筒,讲述着小小人民建议撬动城市更新杠杆的点滴故事。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连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相关部门,面向广大职工、青年群体、老年长者、非公企业、新就业群体、社区达人等6大人群征集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已收到相关意见建议近3700条,后续上海将推动这些“金点子”“好声音”转化成人民城市建设的“金钥匙”。
酒客暗处随地如厕怎么破?
人体感应灯来“曝光”
“巨富长”是上海的网红地标,这片街区由地处静安、徐汇、黄浦三区交界处的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合围而成,咖啡馆、买手店、小酒馆散落各处,摩登与文艺之下,这里吸引着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
然而对于生活在此处的居民而言,随之而来的是困扰。“像我房子靠路边,年轻人精力旺盛常常玩到半夜三更,有时候他们找不到公共厕所,就在弄堂口解决了,特别像现在这么热的天,一出去‘米道’实在吃不消,环境太差了。”居民俞老伯对此深有体会。
“事实上,离我们小区200米的襄阳北路上是有一座移动公厕的,但附近路段没有明显的厕所位置标识,导致游客不好找,随地小便时有发生,小区门口的墙面都已经被泡脱皮了。”
陕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真介绍,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街道集思广益,连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徐汇区一起开协商会,最终增加了清晰的指示路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随地如厕的乱象。
“在重修小区南门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听取了居民的建议,以及附近商家们出的‘金点子’,安装了人体感应灯,从设计上增加‘曝光度’,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小区门口“如厕角”的改变,正是人民建议为城市更新助力的缩影。在这场“人民城市”专项征集中,有居民还提出建议,希望在巨富长街区留住更多城市烟火气,“以前我们小区附近有一家包子铺,一天面粉就能卖掉几百斤,城市更新中搬走了,是不是可以在社区食堂或新的场所服务大家?”
有文化工作者则提出,希望出台一份公共空间资源利用清单或者生活地图,让市民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也让展方有更多举办活动的选择。
“我在上海有个家”
城市建设回应“沪漂族”需求
闵行马桥华润有巢社区居民马可有着双重身份,白天他是一名音乐培训机构的老师,晚上他是一名外卖小哥。
“我在2019年毕业后来到了上海,在一家音乐培训机构找了一份工作,从白天9点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下班之后开始送外卖一直持续到凌晨一二点。”马可说,开始几年里,自己和家人租住在其他地方,“和很多来上海打拼的年轻人一样,我们租住的地方,它仅仅是一个房间,‘家’可能在那里是一个很陌生的词语。”
马可回忆,一直到2022年自己和妻子结婚并有了自己的孩子,有幸搬到华润有巢公寓,才有了一种切实的体会:“我在上海有个家。”
因为在这里,通过社区举办的风筝节、音乐节、美食节、二手交易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马可感受到了浓浓的家的味道,并且他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热爱音乐的朋友,组建了“巢前乐队”,成为了社区的“明星团体”。
马可说,“这里除了居住的房间,还有亲子乐园、图书室、健身房、共享厨房等各种设施,成为我们在上海这个大城市中的避风港湾,我希望随着社区里的孩子增多和逐渐长大,社区里能够有更大面积的亲子空间。”
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建设的背后,是城市建设的温度。截至目前,仅闵行区就已筹措6.6万套、供应5.2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累计筹措人才公寓2.8万套,新增建设“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4600张。
在“人民城市 建设有我”上海新兴领域专场活动上,更多人分享了各自与城市的故事,提出了对城市建设的美好期许:滴滴“老司机”虞卿文期待有一个更好的职业环境,在保险、社保等福利政策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保障;集装箱运输企业鸭嘴兽公司代表唐玉林则建议增加货车停车场和服务点。
阿尔茨海默症的困境
为568万老人收集“幸福”
老年服务、文化生活、康复护理、适老化改造……在面向申城超568万老人的这场“人民城市,幸福有我”的大讨论中,这些与老人年息息相关的领域,成为人民建议最为集中的关键词。
储豪文是一名社区社工,他提出的关于引入社会组织、提高老年人监护服务的建议便来自于其实际工作中。“我们社区有位老先生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家人出于安全考虑,将老人锁在家中,当时老人一度出现应激反应,扒着窗户向过路人求救。”
储豪文就此与老人的儿子沟通,但对方的话让他也颇为心酸无奈:“我也将近70岁了,实在不知道怎样让父母过上更好的晚年生活。”
这让储豪文意识到,老龄化之下,社区纯老户以及独居老年人增多,社区帮扶关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老人们的生活情况,但想要让他们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还是应当引入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性、个性化的监护服务,“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法规来规范指导,机构需要每年进行政府审核资质及评级,企业进行服务内容自查,政府监管,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切实保障老年人基本权益。”
另有人民建议提出者着眼于通过“智慧+”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帮助。“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老人常常被一些小问题困扰,比如:出门怎么坐车、手机的字太小了、电视机怎么打不开了、空调怎么从除湿换到制冷等等。是否能开发一个智能助手,老人在家一问就能回答,方便老人在家就能解决各类生活问题。”人民建议提出者范志虹对此建议。
助推落地见效
让“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牵着人民群众。自8月6日,市委社工部面向全市开展“人民城市 建设有我”专项征集,截至目前,已收到来自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热心市民朋友提出的意见建议近3700条。
经认真梳理、深入研究,从中选出《关于为快递从业人员子女提供“爱心寒(暑)托”服务的建议》《关于在主要运输路线设置司机休息站,提供休息、餐饮和娱乐设施的建议》《关于开展系列直播活动,推广上海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建议》等优秀建议。
后续,市委社工部将结合此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梳理汇总、深入研究,把专项征集活动中涌现出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上海发展的“金钥匙”,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地见效形成“金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