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昨天,上海2024“校园反诈开学季”活动暨“校园反诈联盟”成立仪式在同济大学举行。记者获悉,今年全市共接报在校师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3.5%,案损同比下降41.9%,其中大学生群体占被骗师生总数的占比最高。
针对在校师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的情况,上海警方紧密依托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会同市教委进一步强化警校联动,探索形成“院—校—市”三级反诈劝阻模式,不断完善校园反诈工作机制,提升劝阻实效;联合本市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银行等部门,严格守牢涉诈“信息进口”和“资金出口”。
诈骗案件涉及大学生、中小学生、中职院校生、教职工四类人群。其中,大学生群体占被骗师生总数的占比最高。从发案情况来看,网购类是占比最高的案件类别。大学生群体往往容易被“演唱会门票、低价二手物品、稀有游戏装备”等关键词吸引,警方提醒:一定要在正规平台交易,不轻信“免费、低价转让、内部渠道”等话术。其次是投资理财和刷单,占比均较高。
中小学生群体,发案占比最高的也是网购类,但是跟大学生不同的是,“免费游戏皮肤、明星限量周边”这样的幌子对中小学生更有吸引力。同时,中小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知有限,容易随意点击弹窗广告,辨别真伪的能力较弱,更容易被骗子操纵,因此,冒充客服类诈骗也是占比较高的一类。中专职校学生群体发案情况与中小学生类似,其中,刷单的占比明显高于中小学生。刷单作为电诈之王,层出不穷的组合方式,令人眼花缭乱,平台做任务,点赞领红包,同城交友,无门槛兼职等等。警方提醒学生记住:在网上凡是让你先垫钱的,都是诈骗。
教职工发案情况,跟学生群体明显不同的是,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是教职工发案最高,也是杀伤力最大的诈骗类型。有的被害人不仅被骗所有积蓄,甚至还问亲朋好友借钱,去网络平台借贷,背上一身债,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