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今又重阳,上海有了首个适老化法庭

涉老案件全流程观护体系运行一年成效明显 有望在其他法院试点

胡蝶飞

本文字数:1410

老年人在适老化法庭内使用放大镜等便民设备 记者 沈媛 摄

  □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重阳节来临之际,上海有了首个适老化法庭,上海法院适老诉讼服务“硬件”再升级的同时,“软实力”也在提升。

  记者从静安区人民法院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全国首个老年法庭诞生地,该院于去年首创涉老案件全流程观护体系,在立案、审判、执行等阶段推行涉老案件的全要素保护。截至目前,共对5400余件涉老案件予以分级分类标注、分需分层处理的全流程观护,庭前解纷率约50%,执行完毕金额超亿元,运行成效明显。下一步,这一涉老案件全流程观护体系有望在调研评估的基础上在本市其他法院进行试点。

  记者在全市首个适老化人民法庭内看到,里面配套了多个便携移动座位,取消法庭门栏,在原被告席位桌上放置放大镜、扩音器等便民物品。同时,在审判大楼配置AED设备并对相关人员培训,更换防滑地板,推出残疾人卫生间……

  “虽然我们针对行动不便的部分老人可以上门开庭,但仍有一部分老年当事人希望能到法庭参加诉讼。”静安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白云告诉记者,以前就出现过由于当事人无法离开轮椅,要由干警搀扶甚至“抱”上法庭。

  “因为腿脚不便,平时主要依靠轮椅出行,我上次来法院需要工作人员的搀扶,还要将轮椅搬进搬出,而现在我可以借助电动轮椅自己进出法庭,而且法庭中的放大镜等设备也可以让我更清楚地阅看诉讼材料、参加庭审。”走进法庭的61岁张老伯告诉记者。

  昨天的发布会上,静安法院审委会委员、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金晶通报涉老案件全流程观护体系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例中,年逾九旬的李阿婆有个年过七旬的儿子刘某。老房拆迁后李阿婆便同儿子刘某共同生活,并将70万元积蓄交给刘某代为保管。但后来刘某不肯归还钱款给母亲,还矢口否认钱款的存在,李阿婆无奈只能诉至法院。

  庭审中,李阿婆提交了双方的通话录音作为证据,刘某亦正面回应过其确实保管着母亲70万元存款。审理中,法院认为,尽管原、被告未签订书面保管合同,但纵观在案证据,刘某确实受李阿婆委托代为保管案涉70万元,遂依法判决刘某返还保管款项。刘某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这起案件被标记为‘红色’,属于一级观护,我们主动上门走访询问老人真实意愿,并主动协助搜集相关证据。”白云口中的“红色”,指的是静安法院构建的涉老案件全流程观护体系中的“分级分类标记。

  2023年,静安法院首创性地将涉老案件专门审判拓展为立审执全流程观护,也激活了“订制”式诉讼服务的全链条流转。

  “我们会根据当事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在审判业务系统中将涉老案件以红黄绿三色进行分级分类标记。”静安法院副院长傅朱钢介绍,比如红色对应行动不便、精神状况欠佳等情形的高龄老年当事人;黄色对应文化程度低、智力水平不高、表达能力欠缺的老年当事人。“标签随案流转,法官根据提示采取相应的观护举措。”

  “静安法院的涉老案件全流程观护体系,构建了更加立体完善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机制,解决了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静安区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理事长欧阳华说。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10个涉老典型案例包括立案、民事、行政、刑事、执行等不同类型案件,既涵盖继承、漏水、居住、借贷、赡养等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涉及旅游合同纠纷、人身财产安全等老年人关注的话题。

  “静安法院也将不断探索涉老审判的新举措、新方法,为全面保护老年人权益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傅朱钢表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今又重阳,上海有了首个适老化法庭 胡蝶飞2024-10-11 2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