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报特派记者 王飞
在长江池州段乌沙镇,有一条江水环绕的狭长地带,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江滩,如今已蝶变为最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全省一半以上大型船只都产自这里。然而,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建,涉企纠纷也逐渐增多。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积极应对,充分整合当地公安、司法等多方资源,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以“法治”合力为船舶企业保驾护航。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的调解,这笔租赁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近日,乌沙镇成功化解了一起船厂场地租赁合同纠纷案,涉案船企负责人收到案款后感激地说道。
据介绍,2023年8月,该船企与租赁人汤某签订《船厂场地租赁合同》,将厂区100米岸线和场地租给汤某用于船舶维修、保养等经营活动,年租金为170万元,按月支付,并明确了违约条款。同年12月,因环保部门要求整改,汤某的修船业务被迫中断。在支付了前3个月租金后,汤某便以资金紧张为由拖欠后续租金,在多次催交未果的情况下,该船企向法院提起诉讼。
船企负责人认为,汤某的行为已构成违约,导致双方租赁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因此,请求法院确认双方终止租赁合同,并要求汤某支付剩余租金128万元、违约金30万元以及代缴电费22360元。
考虑到诉讼成本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乌沙镇政府提前介入,并协调辖区派出所以及法庭、司法所共同参与,从法律层面、治安角度以及人情相处利弊等多个方面联合调处,最终使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这次纠纷的成功化解,不仅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证明了多部门协作共治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相信在法治合力的加持下,我们‘船舶小镇’的营商环境将持续优化,企业也会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乌沙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乌沙镇以打造“船舶小镇”为工作主线,严格落实党员干部企业包保责任制,对辖区内的船舶企业实行按月走访调研、常态化落实惠企政策宣讲等“八做到”任务,同时通过设立涉企矛盾纠纷窗口、船厂企业警务室,建立网上“警企议事群”等多项举措,有效预防和解决了涉企矛盾纠纷。今年以来,该镇共收集企业各类意见建议28条,帮助解决问题13件,化解涉企纠纷2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