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虹桥高铁站出发层外,送客的车辆络绎不绝,起降的飞机伴着轰鸣声不时划过天际……在这交通枢纽的要塞,新虹特勤站的二号消防车就长年驻守在这里。
每天与第一班列车同时上岗,与最后一班航班一同撤岗,长年累月的守护背后,换来的是连续六届进博会火灾数始终保持“零”的记录。
站在入沪“西大门”的消防“第一哨”,逆行在应急救援的“第一线”,这支由39名指战员组成的闵行消防拳头部队,用“火焰蓝”诠释着使命与担当。
进博“前哨兵”
驻防模式守护四叶草
明天是第七届进博会开幕的日子,八方宾客即将相聚“四叶草”。为保障盛会的顺利举办,新虹特勤站提早在辖区28.7平方公里范围内撒了3个驻防点,确保能以最短时间、最快行动、最高效率解决各类紧急突发事件。其中,就有人流量最高、人员密度最大的虹桥高铁站。
“我们队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守护的对象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包含虹桥高铁站、虹桥机场、2号线10号线17号线三条地铁线路、客运中心等等,日均客流量约110万人。”
新虹特勤站站长戴世杰告诉记者,每逢进博会等重大活动节点及节假日,新虹二号消防车都会停靠在这里,执行消防安保驻防任务。“这意味着新虹二号消防车全年有将近‘一半’时间会驻守,指战员们早已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
所谓的“驻防模式”没有那么简单。“驻守期间,指战员除了正常接处警情外,还需要常态化开展调研熟悉、装备保养、巡检巡查、隐患排摸、水源维保、实战演练等工作。”戴世杰介绍。
尤其在首届进博会召开那年,新虹二号临危受命,短短三个月里就更新了200余家单位预案,保养了700多个消火栓,驻防时长达500小时,光是在高铁站里就开展了6次实战演练……正是保持着这样的备战状态,新虹特勤站取得了连续六届进博会驻防点“零”火灾的骄人战绩。
“一半”的生活
姓名牌背后记录血型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新虹特勤站每一位指战员的战斗服上都有一个铭牌,上面除了要填写姓名、部职别,还需要填写血型。
“这是为数不多的需要把血型写在身上的职业,为的是一旦在火场上倒下,能第一时间知道血型,进行输血救治。”在新虹特勤站政治指导员戚王伊修看来,这样一张特殊的姓名牌,意味着每一个消防员都做好了流血和牺牲的准备。
2022年6月18日,金山石化突发爆炸,新虹四号抢险车8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应援,现场硝烟弥漫、浓烟滚滚,水带、水枪、氧气瓶……他们每个人几乎都负重数十斤,向爆炸中心逆行而去,而事实上,面对这样的场面,他们中的多数也都是第一次。
“新虹站的年均出警量约在800起,除了常规灭火救援任务外,还承担着抢险救援、社会救助职能。”戚王伊修告诉记者,就在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登陆当天,队站就创下了26起事故救援的单日记录。
戚王伊修形象地说,消防员的常态是“一半”的生活。“生一半死一半,水一半火一半,热一半冷一半,饭吃一半,澡洗一半,觉睡一半,梦做一半”。
为与时间赛跑,队里的铜杆设在宿舍对门,浴室设在楼梯口,就连开会都要把任务最重的一号车指战员安排在最靠近门的位置,因为他们每次紧急奔赴的,都是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