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姚安珂 记者 徐荔
又能追“爱豆”,又能搞“事业”,真有这么好的事儿?网上认识的“闺蜜”号称掌握“内部渠道”,说要带着粉丝一起“搞钱”。然而,在豪掷千金后,粉丝却再没收到“闺蜜”寄来的产品……
2024年11月26日,一起因追星引发的合同诈骗案在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部分静安区人大代表旁听庭审。
案件回顾>>>
2022年11月,小雨因追星结识了周静。彼时的周静不仅是某流量女团粉丝,还是该团周边的代理“黄牛”。2023年5月至8月间,小雨多次通过周静购买该女团周边专辑,交易一切如常。两人因为“同好”迅速熟络。交谈中,小雨感到周静平时生活奢靡,买周边,囤专辑等更是不在话下,还扬言要带着小雨一起“搞事业”。
2023年8月起,周静告诉小雨,自己认识某女团经纪人老陈,不仅可以“开后门”优先拿到专辑,还能拿到一批“限量款”,再通过“切盘”,即将专辑内物品拆分,转手卖出赚钱。因为有了前几次成功的交易经验,小雨选择相信了这个刚认识不久的“闺蜜”。
又是提供“情绪价值”,又是“画饼”,周静的三两话术便把小雨套得牢牢的,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周静就利用各种借口,陆续要小雨转账。然而,几个月后,小雨收到了周静寄来的快递,打开却是个空箱子,小雨不禁在心里泛起了嘀咕。
为了稳住小雨,周静又给她发送了一张银行交易截图,收款方正是经纪人老陈。看着打满马赛克的图片,小雨心存疑虑。面对小雨一连串质问和怀疑,周静没有解释,而是通过“我的重点是情,你的重点是钱”“你不相信,可以找一万个理由怀疑”“你能不能不要为钱发疯”等话术试图挽回和小雨的“闺蜜情”。
2024年1月,小雨报案。同年3月,周静被警方抓获。后续侦查发现,早在2019年至2020年间,周静就因多起民事诉讼未能履行到位被纳入失信人员名单,她不但没有“圈内人脉”,就连粉丝身份都存疑。据查,她与某女团公司有关的消费记录仅有几百元,其余款项均被用于个人消费挥霍一空。
2024年7月,周静被移送至静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而在这个针对追星人的“杀猪盘”里,小雨并不是唯一被害人,另一被害人阿浩也因相似套路被骗。
为确定涉案金额,承办检察官在准确把握法律适用的基础上,对每条交易信息逐一比对、条分缕析,最终将涉案金额确定为78万余元,并以周静涉嫌合同诈骗罪向静安法院提起公诉。
在庭上,被告人周静忏悔道:“追星的世界就是一个泡沫的世界,但人总要回归现实。我辜负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检察官的普法,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所作所为的危害性,对于他们的损失,我会尽力退赔所有违法所得。”
说法>>>
该案中两名被害人都是“95后”,为了喜欢的艺人打榜、冲销量,这些支撑他们高额消费的背后来源是什么?承办检察官询问两位被害人。两人的回答是一致的,“来自于父母亲人的补贴”。
周静也是“90后”,热衷追星,从2022年起便不再有稳定工作,需要依靠父母接济生活。为了承担追星花销,她便动起了“骗粉丝”的歪脑筋……这些狂热和盲目的冲动背后,是少数追星人“变了质”的热爱。
“追星无罪,但要适可而止,任何事情超过合理限度就会好事变坏,越过法律红线就要受到法律惩处。”检察官马烨雯在庭审训诫时说道。梳理该案可以发现,周静正是利用年轻人迫切想与偶像互动的盲目心态、缺乏社会经验和法律意识,布下陷阱。
一位静安区人大代表表示,青少年在追星过程中难免存在认知缺乏、防范意识差等弱点。
司法机关在办理相关案件时一是要严格依法办案,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二是要充分考虑社会效果,加强释法说理工作,引导青少年明晰罪与非罪的界限,擦亮双眼、理智追星。(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