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自强徐汇工作站 吴方迎
整理:记者 徐荔
“我的背后有家。”老祁(化名)发出这句感慨,并不容易,曾经他心中满满是对家人尤其是对女儿的愧疚感,对女儿避而不谈,也“笃定”遇事时女儿不会帮自己。直到“意外”真的发生,老祁焦虑、担忧,生怕会拖累女儿,却不料一切和他想象的不一样……
“我想好好生活”
见字如面,老祁的字非常漂亮,一封来自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回信,洋洋洒洒写了三页有余。与这封信一起的,还有四本档案。几年前,这些构成了我对老祁的第一印象。
当时,作为即将对老祁开展相关工作的禁毒社工,我从老祁的前任社工处大致了解了他的情况。老祁五十多岁的年纪,是个很较真的人,性格也比较暴躁。1998年,老祁受身边朋友影响,以及自己的好奇心,不幸陷入毒品的泥潭。后来,老祁先后多次被强制隔离戒毒,但始终没有坚定戒毒的信心。
三年前,老祁重获自由,我第一次通过电话和老祁联系,他的声音听起来并不高兴,但真正见面那天,他穿戴得十分整齐,谈吐也不错,这改变了我对他的“刻板印象”。在后来的交谈中,老祁告诉我,别看他穿得“人模狗样”,其实靠着领取低保和打零工生活,希望可以得到社工的帮助,“现在我就想好好生活。女儿也长大了,我要做支持女儿的事情,不给她添麻烦。”
于是,这些年来,我和老祁一直处在“互相帮助”的情境中。然而,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一件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改变了老祁和女儿的关系。
“我不愿意要女儿的钱”
“小吴,你这几天在办公室吗?有事情要找你当面谈谈。”接到老祁的电话,我很诧异,因为老祁以前来社工点并不会提前联系,这次这么严肃地联系,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祁急匆匆赶到后,我发现他看上去十分疲惫。经过老祁的述说,我了解到,他被通知不符合领取低保,“说我女儿和我一起生活,她已经工作有收入,我就不符合领取条件了。”老祁说,他当时很生气,甚至拍桌子表示抗议,“这就好像给我的生活当头一棒。我该怎么办?”
老祁很少提到女儿,这次的事与他的女儿有关,我便引导着他和我谈谈女儿的事。而老祁也少见地打开了话匣子。
“女儿三岁的时候,我就离婚了,是我前妻把她拉扯大的,我是一点都没尽到父亲的责任,甚至多少还对她产生了些不好的影响。”老祁说,自己对女儿一直感到非常愧疚,他叹了口气继续说,“我的过去已经成为事实,永远不会翻篇了,但至少希望不要再对女儿造成影响。她是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收入也很不错。但要让我问她要钱,我是不愿意的,我都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看到老祁的心情那么低落,我急忙安慰老祁,相关政策的调整并不是针对他个人,一定要积极正面地看待、应对。“我知道你不愿意连累女儿,但这件事说不定也是一个契机,你或许可以听听女儿是怎么想的。”我告诉老祁,也许和女儿好好沟通,不仅能解决这件事,也能填补横亘在他和女儿心中的那道鸿沟。
老祁听了这番话后若有所思:“那我回去问问女儿。小吴,今天谢谢你了。”
“我的背后有家”
过了几天,我接到了老祁的电话,他的语气里多了许多欣喜。原来,老祁回去和女儿坦诚地谈了这件事,没想到女儿特意请假陪他去街道了解具体的情况,主动帮他处理相关事宜。“我以为她肯定不会帮我,没想到她会是这个态度。”老祁终于解开了心结,不再焦虑。
老祁的改变让我也感到非常欣慰。以前老祁对自己的女儿总是避而不谈,只讲自己的生活,讲自己连续做夜班,讲自己回家负责“买汏烧”,我想这可能就是老祁的愧疚一直萦绕着他,让他不愿意多谈论女儿,也不断加深了女儿不愿意接受、帮助自己的刻板印象。而现在老祁不仅仅突破了这个刻板印象,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个愿意接受自己的家庭。
自从这件事情以后,老祁和女儿的关系好像更近了一些,他给我看了女儿的照片,有关女儿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我女儿和我长得还挺像的”“我用上夜班的工资,给她买了辆电瓶车,开车路上太堵,电瓶车骑到地铁站刚刚好”“我现在要给她烧午饭带去上班”……
“有的人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他的背后可能什么都没有,但是我的背后有家。”这是老祁今年参加水粉画小组时对我说的话,我相信他在家人的支持下一定可以拥有更多幸福的回忆,在戒毒康复的路上走得更坚定、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