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在长寿时代,如何重新理解“老年人”?护理院一床难求,为何养老机构却普遍存在空床?近日,由闵行区人大常委会主办的一场以“床边、身边、周边,聊聊长寿时代养老这件事”为题的“人民城市议事厅”基层治理大讨论活动走进市民身边,居民群众、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为“养老”问题建言献策。记者从活动中获悉,目前,闵行区民政局正与区卫健委、医保局就养老院与护理院之间相关政策的衔接问题做研讨,就后续在环节上如何进一步打通给与助力。
根据闵行区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区户籍人口126万人,其中户籍老年人口42.83万人,占34.01%。针对这样一个庞大的老年群体,他们的幸福在哪里?又如何让养老真正变成“享老”?
大讨论伊始,一名居民区书记率先抢到了话筒。“社区食堂解决了我们小区800多名老人就餐难的问题,这就是幸福。”“我是一个新上海人,我的父母现在都是外地,所以异地养老问题是我比较关注的。”在浦锦街道的一名居民代表看来,“享老”的基础在于解决好异地养老的问题。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主观的感受,我觉得既有物质的需求,还有精神的需求,但我更想谈谈应对老龄化的一些问题。”接过话筒的市人大代表唐曙建透露,自己此前在调研中发现,全市养老院空置率目前达到30%-40%,但护理院却是一床难求。
“背后的现实原因是什么?因为养老院虽然有床位但是没有医保,护理专业度也不及护理院,我们就在考虑,在民政系统和卫生系统之间,是否可以探索打通内部环节,释放更多的资源。”唐曙建谈道。
对此,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回应,事实上,养老院和护理院在收费上差距不大,针对两者入住率不等的问题,目前,区民政局正与区卫健委、医保局着手调研,力争在衔接机制上进一步打通,后续也在探索提升养老机构内长护险给付比例的可能性。
当天的大讨论中,围绕就医、就餐、配药、生活等居家养老问题,与会人员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在当今这一时代,中国式养老需要被重新定义。养老既是国事,也是家事。要政府做一点,企业做一点,家庭和个人都做一点,这是一个社会合力事。”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相关专家总结道。
记者从闵行人大获悉,今年以来,闵行人大以“共议一件事”为牵引,精心选题、精心组织、精心引导,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人民城市议事厅”基层治理大讨论活动,做实人大协商,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全年各级人大开展议事活动45场,议事主题涵盖文化公园能否24小时开放、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建设和管理,旧房修缮、小区班车运营、乡村林下经济发展等,参与的代表和群众超过3500人次,推动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