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颖婷
网约车穿梭在申城的大街小巷,岂料其背后竟隐藏着一条惊人的造假产业链!近日,上海闵行警方结合“砺剑2024”专项行动,会同区交通委执法大队在辖区内开展了一场针对“网约车租赁乱象”的深入整治工作。其间,警方共抓获43名涉嫌变造国家机关证件的嫌疑人。这起案件不仅揭开了网约车行业准入资质造假的内幕,更暴露出行业监管的漏洞与潜在的安全隐患。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由介绍人、租赁公司、修图人员等环节组成的造假链条逐渐浮出水面,他们如何分工合作,将无资质司机“包装”成合法网约车司机?这一潜规则又给乘客和行业带来何种影响?
针对网约车行业乱象,人大代表呼吁尽快修订出台《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并将网约车纳入统一监管。
套路租背后暗藏资质造假“产业链”
据闵行警方介绍,去年9月,在侦办一起网约车租赁公司诈骗案时,警方发现该公司竟通过使用修图软件变造驾驶证、行驶证上的驾龄、车辆性质等信息,帮助不符合规定的司机通过平台审核。警方意识到,该案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条庞大的“造假产业链”。
闵行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针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分析研判。经过数月的艰苦侦查,警方逐渐掌握了造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犯罪证据。同年12月12日,在充分固定证据后,闵行警方一举捣毁了多个造假窝点,抓获了一批招聘专员、修图人员和违规司机。据警方统计,此次行动中共抓获43名嫌疑人,涉及多家网约车租赁公司和劳务中介。
在审讯过程中,一名就职于某租赁公司的招聘人员供述称,如遇到不符合标准的司机,他们便以每张10元至20元的费用交由修图人员进行变造。而另一名嫌疑人张某则在网络平台经营着一家图片后期店铺。一次,他按要求修改了一张驾驶证的初次领证日期后,尝到了“甜头”,竟在一年内仅靠修图就非法获利2万余元。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揭开了这条“造假产业链”的神秘面纱。这条产业链由介绍人、租赁公司、修图人员等多个环节组成,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形成完整的利益链条。
为吸引更多不符合条件的司机加入,介绍人和租赁公司在网上大肆发布虚假广告。这些广告以“高薪招募0基础司机”“无需经验即刻上岗”“无门槛、月入过万、无车辆低押金”等诱人条件为噱头,吸引了大量求职者的关注。他们对外声称“100%通过网约车准入标准”,让许多心怀侥幸的司机信以为真。
一旦有司机上钩,介绍人和租赁公司便会将他们的信息交给修图人员。这些修图人员用专业的修图软件对驾驶证、行驶证等证件照片进行精细修改。他们不仅篡改驾龄、车牌号码等关键信息,还确保修改后的证件照片与原件高度相似,难以被肉眼察觉。通过这种手段,许多无资质的司机成功注册为网约车司机。
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等43人因涉嫌变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已被警方根据涉案情况分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利益驱动:高额佣金返利成为造假动力
“这些P图工作室的客户几乎覆盖所有的网约车公司。”警方告诉记者,“我们曾在一个工作室里发现了7台参与P图的电脑,仅其中一台电脑上就覆盖了全国1600多个网约车公司,都找他P图造假。”那么,为什么介绍人和租赁公司会不惜铤而走险,通过伪造证件的方式帮助司机通过平台审核呢?这背后的驱动力就是为解决各大平台运力不足而给予的高额佣金返利。
成为网约车驾驶员需要满足多项“硬性条件”,如车龄在8年以内、持C1驾照1年以上且驾龄3年以上、保单上增加公司名字等。为了绕过这些门槛,介绍人和租赁公司不惜通过伪造证件的方式帮助司机“蒙混过关”,这些租赁公司为了满足平台提出的条件,或让车辆符合平台注册要求,选择将未满足驾龄或者运营资质的驾驶员和车辆委托给第三方P图工作室,制作平台认可的人和车的资料并提交上去。入驻驾驶员每完成100元订单,介绍人或租赁公司就能获得1.5至3元的推荐费。因此,招募司机越多,佣金返利也越多。
此次案件的曝光也引发了公众对网约车平台审核机制的质疑。一些网约车平台在审核司机资质时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导致许多不符合条件的司机混入网约车行业。
市人大代表杨国平指出,近年来,由于本市网约车规模无序扩大,出租汽车总量失衡,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底,本市已核发网约车车辆运输证7.2万件,日均上线接单车辆约11.8万辆,加上5万辆巡游出租车额度,总数远高于上海市政府关于本市出租汽车行业顶层设计对十四五末本市出租车8.8万辆的规模安排,行业不稳定因素快速积聚。
上海出租汽车总量失衡的情况已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2023年7月21日,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发布通告,暂停受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相关业务,有效减缓了本市网约车无序增长的速度。
可即便如此,记者采访得知,一些平台为了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对司机的审核流程过于简化,甚至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最终,一些伪造证件的司机得以顺利通过审核,成为合法的网约车司机。这不仅严重扰乱了网约车市场的秩序,也给乘客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隐患:准入造假对乘客安全与行业的双重威胁
闵行刑侦支队七队指导员陈宬表示,通过修改驾驶证、行驶证等方式违规进入网约车行业的危害十分明显。这些硬性“准入标准”都是基于保障用户出行安全而制定的,司机驾龄不足、车辆状况不佳等因素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在被查获的驾龄P图的网约车司机中,最新的司机驾龄仅为3个月。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这些无资质的司机往往难以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导致事故后果更加严重。同时,由于他们的证件是伪造的,保险公司也会以“准入造假”为由拒绝赔付,因此产生的人伤物损赔偿都将由驾驶人和租赁公司承担。这不仅给乘客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也给整个网约车行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针对此次案件暴露的问题,闵行警方已指导相关网约车企业优化调整认证方式,以进一步杜绝此类违法犯罪行为。据警方介绍,他们已要求企业将上传的图片更改为照片实拍认证,并加强对司机资质的审核力度。
同时,警方呼吁广大市民在乘坐网约车时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司机或车辆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平台或警方举报。通过加强社会监督的力量,共同维护网约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声音
对于网约车乱象,市人大代表杨国平呼吁尽快修订《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他表示,《条例》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11年,距今已过去13年。13年间,社会环境和行业情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条例》相关内容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现状,难以满足行业监管要求,迫切需要再次修订。
在他看来,《条例》的修订对于本市强化交通治理、规范出行市场、优化营商环境、创建文明行业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将有助于从法规上实现严格控制本市网约车数量过快增长、合理规划巡网比例,为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相关业务的临时性措施提供法规依据,建立出租汽车总量调控的长效机制。为此,他建议尽快修改出台《条例》,将网约车纳入到统一监管中去,《条例》将有助于为本市出租汽车行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健康出行市场,打击恶性价格竞争、违规运营等扰乱行业秩序的行为。
据悉,《上海市出租汽车条例》修改是《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23-2027年)》的正式立法项目,也是2024年度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调研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