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颖婷
“一个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个人行为变成国家行为,最后变成历史行为。我们为啥破案?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心都热着,不能凉了。”电视剧《我是刑警》中,刑侦专家武英德的这句话,是对所有警察的鞭策。连女儿都放弃寻找母亲遇害真相之时,上海民警却26年坚持不懈,最终破案,告慰了死者。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市公安局9日通报: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3.8%,连续第10年命案全破、连续第7年抢案全破、连续第6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既遂数同比下降,入室盗窃、入民宅盗窃案件破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上海5万余名人民警察用行动坚定回答了《我是刑警》里的灵魂拷问:“我们当警察为了什么?”“案子那么难,为什么要坚持?”
公平正义
“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在刑警队干下去吗?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能让那些受害者瞑目。”
“我们是上海杨浦刑警,找你什么事情有数吗?”
“有数了!”
“什么时候的事情?”
“九几年的事。”
“什么事情呢?”
“人命案子!”
2024年11月21日早上6点30分,浙江平湖一家工厂的保安於某刚走出宿舍,伏击的民警就将他按倒在地,由此揭开了一起26年前罪案的真相。
1998年9月3日,王芳(化名)的丈夫下班回家,发现妻子遇害了。经尸检,王芳死于失血性休克,从伤口形态分析,凶器是一把锐器。进一步勘查后,警方推断她与凶手存在关联。首先,房门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其次,茶几上留有水杯和香烟,显示受害人可能热情招待过凶手。而王芳家中凌乱,黄金首饰和有价票券不翼而飞,则指向了凶手谋财的意图。
王芳与家人关系和睦,平时也未与人有过节。警方围绕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展开撒网式走访和全量摸排,走访了包括死者亲友在内300多人,同时对痕迹物证、遗失财物开展溯源查证,但受限于当年的工作条件、侦查技术等诸多因素,侦查工作均无收获,案件侦破陷入僵局。
凶手没有到案,王芳的丈夫和女儿小静始终无法过上平静的生活。“我爸爸总担心凶手会再对我下手,所以坚持每天接我下班。”小静说,母亲的遇难对父亲的打击很大,2016年父亲因病过世。“我已经放弃了,案件很可能不了了之。”小静觉得弄清母亲死亡的真相似乎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
但侦查员从未放弃,定期对案卷进行复盘、梳理,不放过任何一条细微线索。2024年5月,警方通过运用最新刑事科学技术,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於某。於某出生于1952年,13岁开始混迹社会,曾因贩毒和多次盗窃被警方查处过。侦查员掌握到他如今在浙江省平湖市的一家工厂里做门卫,吃住都在厂里。排摸清楚他的作息规律后,2024年11月21日清早,警方按照预先制订的计划,对他展开了抓捕。
被抓获后,於某交代,上世纪90年代自己在本市杨浦区经营一家五金店,与王芳丈夫的工作单位仅隔一条马路。当时王芳的丈夫是后勤科科长,有时要采买老虎钳之类的工具就会来店里。一来二去,两人开始熟识,他也了解到王芳家境较好。於某说,五金店的生意其实不错,但他当时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债台高筑,便萌生了劫财的歹念。至于王芳家的地址,则是他从朋友处意外得知朋友与王芳家是邻居。于是他将目标定在了王芳家。案发当天,他等王芳丈夫去上班后,冒充是丈夫领导,骗王芳打开了大门。毫无防备的王芳甚至沏了茶、发了烟来招待他。
得手后,於某逃往西南边境,将赃物变现用于日常开销。几年后见警方没有查到他,这才回到上海。之后在家人的安排下,他进入平湖的工厂打工至今。“本以为过去了那么久,我能安稳度过余生,但看到前阵子杨浦警方破获了33年前命案的新闻,我就担心会不会也把我的事翻出来。”於某为此惶惶不可终日。
得知杀害母亲的凶手落网,压着小静心中26年的石头也终于落地。“我没想到警察那么执着,坚持不懈,我非常感谢他们!”小静哽咽地说。
目前,犯罪嫌疑人於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杨浦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守护安全
“我用锐利的目光,剖析每一个谎言,守护真相的圣洁,不容一丝污染。”
2024年5月,虹口公安分局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在网上自称“国家扶贫慈善金融管理机构”,打着“国家政策”的旗号,通过口口相传、老人带新人的方式,推广虚构的所谓“国家项目”,以夸张的后续福利为诱饵,吸引大量群众参与,骗取大量资金。虹口警方迅即成立专案组,循线开展案件侦查。
专案组初步调查发现,该犯罪团伙吸引群众参与的手段其实非常荒诞。首先,该团伙通过团队成员在亲朋好友间口口相传,推广所谓“国家政策大系统”“特殊行业”以及“985国际金融”等项目,谎称这是有政府机构背景的、非公开的融资项目。这些项目承诺,只要一次性支付168元加入组织成为会员,在项目成功后每位会员不仅能够分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享受到五险一金保障,工作之后还能配给私家车辆。此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一次性分得380万元的高额红利,回报率超过2万余倍。
为了让这些福利看上去真实可信,该团伙一方面会每天强制要求被害人通过网络会议软件听课,课程的内容都是对国家政策的过度解读,通过夸大利好政策,让夸张的高回报更可信,以此对被害人不断洗脑。另一方面,该团伙还会伪造一些所谓的政策文件分发给被害人传阅,进一步佐证项目的可靠性。犯罪团伙通过每日下发任务,诸如网上听课、学习政策文件、练习打字技能等等,让被害人形成打卡的习惯,对该团伙的指令也更唯命是从。
随着调查的深入,专案组还发现,该犯罪团伙有着严密的架构和细致的分工,团伙由统计部、检查部、培训部、讲师部、文秘部以及数十个团队组成,每个团队内还有自己的组长、统计员和助理。与此同时,团队内还设有不同级别的会员,支付168元只能成为初级会员,如果再缴纳868元则能成为中级会员,高级会员则需在此前提下再缴纳3800元。与之相应的福利也是成倍增长,这也诱使普通会员投入更多资金升级。
经过数月侦查,专案组掌握了该团伙组织架构和核心成员身份,2024年9月,专案组在全国9个省市同时开展抓捕行动,抓获以周某为首的犯罪团伙成员22名,缴获作案用手机、电脑40余部,纸质会员资料100余本。
目前,犯罪嫌疑人周某等10人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已被虹口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不懈追求
“每一起案件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的胜利都是我们努力的结晶。”
上海市公安局表示,2024年,上海警方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主动发起各类集群战役37次,摧毁犯罪团伙240余个。在重拳打击传统侵财犯罪方面,聚焦“盗抢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落实抢案必破、盗窃类案件快侦快破,尽最大努力追赃挽损,全市盗窃类违法犯罪总体处于低发状态,破案率持续上升。
在严打严防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创新完善“打防管控建”机制,累计阻断涉诈风险转账14.5万笔,避免损失超过37.8亿元;针对刷单返利等多发类案及广告引流、洗钱通道等关键环节持续开展打击,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1.6万余名,追回被骗损失4.3亿余元。
针对犯罪手法的新变化新动向,上海警方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及时研判发现新型案件线索,破获新领域新类型案件10余类。
在打击恶意骗取补贴,保护平台电商权益方面,警方发现不法分子利用电商平台优惠政策,以“虚假订单”骗取平台补贴,以“仅退款不退货”“买真退假”等方式诈骗电商。对此,警方迅速发起集群打击,成功打掉犯罪团伙20余个。
在打击非法篡改行驶数据,骗取乘客费用类型的案件中,警方发现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定位修改器等非法软件,篡改网约车乘客位置信息等平台数据,虚增行驶里程,骗取乘客费用,对此,警方深入分析警情,全链条打击非法软件开发、买卖和诈骗团伙,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