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为庆祝党的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创建95周年,昨天上午,“中国共产党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诞生地历史陈列展”开展活动在静安区举行。此次正式对外开放的中国共产党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诞生地历史陈列展,挂牌首个“上海市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也标志着本市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矩阵的进一步完善,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该展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西路396-2号(美丽园大酒店一楼西侧),建筑面积333.19平方米,布展面积约210平方米。分为红色呼唤、通信革命、传令四方、群英荟萃4个部分,详述了党创建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的历史背景、党的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的早期实践和历史贡献、党的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功勋人物。
展览共有实物50余件,包括珍贵手稿、信件、文献、各类物品等;视频20余部,包括裸眼3D影片《无声的功勋》,纪录片《穿越历史的红色电波》,珍贵影像资料和革命后代采访视频等;还有多处艺术场景和互动体验,图文并茂,集中呈现了党的通信史上4个第一——党的第一座无线电台诞生地、党的第一次远距离无线电密码通信实现地、党的第一套(批)无线电通信密码创编地、党的第一批无线电通信与机要人才自主培训地。
1929年秋,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第一座无线电台在大西路福康里9号(今静安区延安西路396号附近)布设,李强负责机务,张沈川负责报务。年底,李强等到香港布设分台。1930年1月初,上海台和香港台实现了第一次远距离无线电密码通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正式诞生。
革命先辈筚路蓝缕、开辟新途,于艰难环境中创建党的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这既是一部艰辛探索创新发展史,更是一部不怕牺牲浴血奋斗史。党的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大,成为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空中桥梁”、保护壮大革命力量的“高效手段”、指挥革命战争的“重要工具”、党和红军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的“人才种子”、党和人民军队的“特殊命门”,为中共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指挥的及时性、针对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制胜手段。为党、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的信息通信事业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和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记者了解到,此次正式对外开放的中国共产党无线电密码通信工作诞生地历史陈列展将成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现场教学基地,进一步发挥党性教育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