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我》
导演:杨荔钠
编剧:游晓颖
主演:易烊千玺 林晓杰
蒋勤勤 周雨彤
剧情简介:
《小小的我》讲述了患有脑瘫的刘春和勇敢冲破身心的枷锁,为外婆圆梦舞台的同时,也弥合了与妈妈的关系,并努力寻求着自己人生的坐标的故事。在经历一个盛夏的蜕变后,他终于踏上了新的旅程。
近日,电影《小小的我》热映。患有脑瘫的刘春和高中毕业,却面临可能无法入学也没有工作的困境。比别人慢一些的刘春和能否等来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社会上的歧视目光,又何时迎来自己的春光?
场景一
刘春和报考了一所外地的师范学校,但妈妈担心可能会因为春和的脑瘫而被拒绝录取,希望他复读一年重新考取本地的学校。
对于残疾人入学,法律有何规定?
答: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残疾人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对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入学,不得拒绝招收。
同时,该条例规定,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应当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场景二
高考结束后,刘春和到一家培训机构面试讲师。尽管刘春和的授课效果很好,但培训机构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最终还是没有录用他。
因他人身体条件不招用,可以吗?
答:用人单位有用工自主权,但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影片中,刘春和符合培训机构的授课要求,培训机构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基于与讲师工作岗位内在要求无关的身体条件对刘春和进行差别对待,侵犯了刘春和的就业权利,违反了平等就业原则,属于违法行为。
《就业促进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条件。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同时,根据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若违反的,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场景三:
刘春和被培训机构拒绝后,没有认输,转而去咖啡馆应聘。不了解情况的咖啡店老板担心刘春和不能完成工作,但刘春和展现出的能力最终让老板信服,录用了他。
残疾人就业有何法律保障?
答:我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残疾人就业做出了相关规定。
其中,《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条、第六十七条分别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
“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残疾人就业条例》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根据残疾人才能特色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场景四
做什么都慢一些的刘春和,希望自己能更多地探索这个世界,于是在外婆的陪同下开始学车,最终拿下了驾照。
残疾人考驾照,有何要求?
答:只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规定的身体条件的中国公民、港澳同胞、外籍人士以及现役军人,未领有机动车驾驶证的,均可在我国申请机动车驾驶证。有些身体机能有障碍的人士也可以申请相应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初次申请残疾人驾驶证:即申请人身体已有残疾并申请残疾人驾驶证的。这种情况可按规定直接报名。残疾人驾驶证准驾车型为C5,即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
在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因身体发生变故导致残疾且身体条件不再允许驾驶当前准驾车型的机动车的。这种情况的驾驶人应先到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办理注销当前机动车驾驶证后,再按规定申请C5驾驶证。若驾驶人未办理注销继续使用当前驾驶证,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并收回其驾驶证。
场景五
乘坐公交车时,刘春和给一对母子让座后,突然公交车急刹车,导致其摔倒在地。如果刘春和因此受伤,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答:应由公交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可以选择基于客运合同关系(违约)或侵权行为(侵权)来要求赔偿。
从合同关系分析,刘春和与公交公司成立客运合同关系。根据《民法典》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赔偿责任。影片中,系司机急刹车导致刘春和摔倒,公交公司应当对运输过程中刘春和的伤害承担赔偿责任。从侵权关系分析,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公交车司机在执行工作任务时造成乘客损害,应由公交公司承担侵权责任。
场景六
刘春和生日当天,外婆邀请了老年合唱团的老人们一起为刘春和庆祝生日,结果刘春和喝醉。如果喝酒聚餐后发生伤亡,应如何承担责任?
答:在共同饮酒的情况下,共同饮酒人不劝酒、不拼酒、适量饮酒,对醉酒者负有一定的照看义务,如果没有尽到相应义务,造成饮酒人伤亡的,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组织者、劝酒者、同饮者均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
若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证明共同饮酒者在事件中存在过错,例如在饮酒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胜酒力却仍然劝其畅饮、未能妥善照顾并确保醉酒者的人身安全等不当行为,则该等共同饮酒者将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来源:金山法院、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