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颖婷
在华阳路街道的西北角,有一片被华东政法大学、中山公园和苏州河环抱的静谧之地,这里便是华院居民区。走进华院,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以及居民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位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社区领头人——华院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葛俊。
葛俊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察民情、集民力、解民惑、重民主、聚民心”的“五民”工作法,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将华院打造成了一个有温度、有文化的和谐社区。
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基石
在华院居民区,党建是引领一切工作的核心。“我们要时刻铭记党的初心使命,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在葛俊的带领下,华院居民区党支部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主题教育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等,让党员们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
同时,葛俊还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鼓励党员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建言献策,敢于亮身份、树形象。
在小区加装电梯这一民生工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有的居民担心电梯安装会影响房屋采光,有的对费用分摊方案存在异议。葛俊把目光投向了党员较多的一栋楼宇。他挨家挨户走访,与居民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党员老张一开始也对加装电梯心存顾虑,担心施工噪音和后续维护问题。葛俊多次上门,向他详细解释施工流程和维护保障措施,还带他去已经成功加装电梯的小区实地参观。在葛俊的耐心劝说下,老张转变了态度,并主动参与到劝说其他居民的工作中。在党员们的示范带动下,这栋楼顺利成为小区的加装电梯示范楼。随后,葛俊积极推广成功经验,让更多楼栋的居民看到了加装电梯带来的便利,推动了整个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的有序开展。
共建共治,打造特色街区治理新名片
作为苏河华政湾“蝶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华院居民区积极融入街区治理的大局中。葛俊带领党支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兄弟居民区组建了“苏河华政湾街区治理委员会”,共同制定了《苏河华政湾街区治理公约》,为街区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街区治理中,葛俊注重挖掘历史人文底蕴,传承红色文化。他结合“吾百行动”,推出了苏河街区大美育特色项目,携手刘海粟美术馆共同设计了“华阳夜校”“河边艺术地图”等系列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同时,葛俊还倡导居民自治、志愿巡查、专职管理、智能安防等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将自治、共治、德治、法治融为一体。在华院小区,有一个被居民亲切称为“小木屋”的邻聚荟。这个集首问接待、日常办公、自治议事、物业管理、活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正是在居民区党支部的引领下,通过广泛征询居民意见、民主协商达成共识而建成的。它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居民活动场地的问题,更成为了居民们交流互动、参与治理的重要平台。
在葛俊的心中,始终装着社区居民的冷暖安危。他深知,只有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真正赢得居民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