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上海的医生什么时候再来?能帮我们看看眼睛吗?”
青海久治百姓口中的“医生”是嘉定区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曹文捷。自2014年起,他就带领团队开启了“青海久治光明行”,至今已经连续11年带队赴青海久治,主刀完成白内障复明等手术500余例,给高原上的患者带去光明。
日前,记者来到嘉定区中心医院,了解曹文捷与高原患者的故事。
多做一台手术,就多一个幸福的家庭
“2014年是我第一次去到青海久治,本以为自己只是过客,没想到这里却成为我‘第二个故乡’。”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曹文捷说,每次上高原都是他最难忘的时光。
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地处青、川、甘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在3600米,高原的强紫外线导致当地眼疾发病率居高不下,很多百姓的病情也因此被耽搁。
2014年10月,39岁的曹文捷在前往青海久治的路途中听说,当地环境恶劣、眼疾发病率高,可是当看到排在医院门口等候救治的百姓们,曹文捷感到心酸,但更感到使命在肩。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远道而来的藏民,当时他几近失明,听说有医疗队前来义诊,借着微弱的视力,翻越了几座山来就诊。”曹文捷回忆道,“他接受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恢复地非常好。”同时,这位藏民告诉曹文捷,他只是久治县千万个眼疾患者中的一个。这次接诊经历,让曹文捷下定决心帮助当地百姓治好眼病,也作出了承诺:“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要每年都来到青海久治,为百姓带来光明,让每一个人都不再受眼疾之苦”。
回忆起过去11年的“光明行”之路,曹文捷坦言“并不轻松”。“高原反应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增长,高原反应一年比一年严重,基本都要一边吸氧,一边工作。”曹文捷笑着说道,“但每一年的‘光明行’,我都没有缺席,这里的百姓需要我,这是我和当地百姓的约定。”
培养队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虽然当地条件艰苦,但充沛的物资准备、严格的业务培训、规范的手术管理和细致的术后宣教,确保了光明行活动多年来都能顺利开展。而随着“光明行”的持续开展,曹文捷觉得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久治县人民医院没有眼科,甚至连兼职眼科医师也没有。手术诊疗设备、相关药品、耗材等,都是要从上海托运过来,大大小小的包裹要装几十箱。”
此外,曹文捷还认为,为当地培养一名眼科医生也十分有必要,这样当自己回到上海后,当地百姓也能有医可求。
为了给久治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曹文捷和专家团队的医生们还为久治县人民医院培养了一名眼科专科医生,实现了久治县人民医院眼科的从无到有。“今年我专程到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眼科,跟随曹主任学习眼科基础病的手术操作。”久治县人民医院唯一的眼科医生桑昂措说:“在半年的跟班学习中,我力求把上海的技术学精学透,回去后更好地服务家乡父老。”
“桑医生进步很快,我现在做手术都会带他一起上手术台,希望他能尽快独立操作,回去治疗更多的患者。”曹文捷说,“肩上的使命也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未来我也将始终坚持履行我的承诺,治愈更多需要我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