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一位知名演员因赴日游玩期间染上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终年48岁。为何小小流感会致命?普通人面对流感季节能做什么准备?重症流感的信号是什么?哪些人患流感后发生肺炎和死亡概率更高?2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公众号“华山感染”发文称,流感并不是普通的感冒,它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亲历重症流感:确诊到去世仅仅三天
“实在是进展太快,患者送到我们医院时就已经感染性休克,全身状况非常差,经过一整晚的抢救,还是没挺过来。”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向红主任医师提到了过年前不久接诊的一位患者。
这是一位男性患者,五十来岁,有多年糖尿病病史。当天,患者突然发烧超过39℃,当地医院筛查发现甲流阳性。“接诊患者时,他的全身情况已经很差,多脏器衰竭。除了常规的抗病毒治疗,还进行了气管插管,用上呼吸机,同时抗感染治疗。由于他的血压非常低,我们还使用了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可争分夺秒用上各种手段,都赶不上病情进展的速度。从患者发病到去世,仅仅三天。”
杨向红表示,一般因流感出现严重并发症而被转送至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基本上原先都有基础疾病,如心肺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比如这位患者,原本就有糖尿病,属于高危人群,流感本身就可能带来基础疾病的加重。同时,感染后人体白细胞、淋巴细胞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病原体更容易‘乘虚而入’,导致并发细菌、病毒等其他感染。”
流感:不仅仅是“重一点的感冒”
“华山感染”提及,张文宏医生曾强调:“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是猫。”这句话生动说明了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许多人误以为流感只是一种较重的感冒,但实际上,流感病毒的危害远超普通感冒,它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甚至多器官衰竭,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流感的威胁。
“华山感染”提醒,流感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感染,每年全球导致数百万人住院,数十万人死亡,病死率约为0.1%-0.5%,也就是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即使是健康成年人,部分因素仍可能增加重症流感和死亡的风险。流感与普通感冒的最大区别在于病毒类型、症状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普通感冒很少导致严重后果,而流感可能引发致命性并发症,特别是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甚至健康成年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发展为重症。
流感肺炎的发病率很高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阳隽表示,流感肺炎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从临床现象来看,甲型流感病毒合并肺炎更为常见,甲型流感流行时合并肺炎的发生率达到5%至38%,而乙型流感则为1.4%至10%。
流感相关性肺炎分为两种,病毒性肺炎和继发性的细菌性肺炎,流感病毒直接侵犯下呼吸道引起的为病毒性肺炎。当流感入侵时,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大大降低,有一些本来“生活”在呼吸道的细菌趁机侵入肺部,最终引发继发性细菌性肺炎。另外,流感病毒感染还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进一步损伤肺部组织,使肺部更容易受到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流感相关性肺炎不一定会致死,轻度肺炎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及时治疗后肺部炎症可逐渐吸收,一般不会致死。但重症肺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会增加死亡风险。特别是一些本身存在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体机能和抵抗力较差,患肺炎后更易出现严重情况,可能致死。
得了流感后不能洗澡?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蒋永亮蒋永亮介绍,当患者感染甲流病毒以后,热度已经消退并且全身症状好转,并没有绝对不可以洗澡的说法,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门诊中,医生也不会将能不能洗澡作为重点提醒事项交待患者。
甲流恢复期的患者,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抵抗力较弱,洗澡时,水温和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血管扩张,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此外,患者在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洗澡,如果冷热温差变化大,容易出现病情的反复或者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在恢复期,尤其是恢复早期,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结合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要不要洗澡。
当然,如果还在发烧且全身各方面症状严重,不建议洗澡,实在难受可以擦擦身子。热度消退且全身症状好转后,如果要洗澡,建议在做好保暖措施的前提下(开启取暖器、空调、地暖等)进行。不过,也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如果在温度过高且不透气的环境下洗澡,容易出现头晕、晕倒等问题。而且,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完后及时擦干身体,注意保暖,以免加重病情。
(综合光明网、南方+、上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