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说案

玳瑁可镇宅招财?非法买卖会获罪失财

崇明首例非法买卖玳瑁标本案宣判

季张颖/曲翔

本文字数:1591

  □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曲翔

  在朋友圈意外发现“商机”,希望通过买卖玳瑁标本,从中赚取差价,牟取非法利益的“中间商”,和迷信玳瑁可镇宅招财,企图求购玳瑁标本放在家中为自己带来好运的企业家,两方“一拍即合”,促成交易。近日,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宣判一起非法收购、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玳瑁标本的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件。记者获悉,这也是崇明区首例非法买卖玳瑁标本案。

  朋友圈里发现倒卖“商机”

  某天,小军在微信朋友圈中偶然看到好友(已另案处理)发布有关出售玳瑁标本的广告。小军明知玳瑁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且法律明令禁止买卖,但因当时手中缺钱,便动起了转卖玳瑁标本牟取非法利益的“歪心思”。

  此后,小军将出售玳瑁标本的广告编辑后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以吸引买家,待买家求购后,便通过向其上家低价购入玳瑁标本,再向买家高价出售的方式赚取差价。

  小军的好友李秀也由此觅得了“商机”,虽明知违法,仍将小军发布的玳瑁广告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如法炮制,意图招揽买家以便从中赚取差价、获取非法利益。

  买家阿州在朋友圈中看到了李秀发布的广告。作为一家经营效益不错的企业实控人,他因迷信玳瑁有“镇宅、转运、招财”的作用,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联系李秀求购一件玳瑁标本放在家中。

  中间商“牵线搭桥”促成交

  经过李秀、小军这两道非法买卖玳瑁标本中间商的“牵线搭桥”,阿州购得一只玳瑁标本。

  后公安机关经侦查发现阿州非法收购玳瑁标本的线索,阿州经电话通知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经公安机关循线摸排侦查,将李秀、小军先后抓获到案,并进一步查实了小军非法出售其他7件玳瑁标本的犯罪事实(其余买家已另案处理)。

  案发后,小军非法出售的8件玳瑁标本均被公安机关查获。经鉴定,该8件玳瑁标本物种均为玳瑁,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价值总计130万元,其中李秀出售给阿州的价值达20万元。

  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小军非法收购、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情节严重;李秀非法收购、出售、阿州非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三名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小军、李秀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具有坦白情节,阿州主动到案并如实供述所犯罪行,系自首,且三人均自愿认罪认罚,李秀还主动退出全部违法所得,依法均可以从轻、从宽处理。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对李秀、阿州适用缓刑。

  据此,人民法院依法以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小军有期徒刑5年3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判处李秀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8000元;判处阿州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8000元;违法所得和犯罪工具均予以没收。

  一审宣判后,公诉机关未提出抗诉,三名被告人均未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文中均为化名)

  【法官说法】

  玳瑁是海龟科、玳瑁属的爬行动物,栖息于海洋之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好玳瑁在内的海洋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案中,小军、李秀非法收购和出售,阿州非法收购的玳瑁,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已经达到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入罪标准。此外小军非法出售的8件玳瑁标本价值总计130万元,并达到“情节严重”升格量刑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本身以外,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例如玳瑁眼镜架、梳子、手镯等,也构成犯罪。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非法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的买家是出于野生动物可以“镇宅、转运、招财”的迷信认知,正是这些错误认识催生了对野生动物的大量需求。不法分子在非法利益的驱使下猎捕、杀害野生动物,形成了猎捕、杀害、出售、运输、收购的犯罪链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破坏。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说案 A07玳瑁可镇宅招财?非法买卖会获罪失财 季张颖/曲翔2025-02-11 2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