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近日,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组织羽绒服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在深入排摸、全面掌握羽绒服市场质量状况的基础上,对本市批发市场、轻纺市场、超市卖场等多个重点检查区域开展检查。
记者了解到,执法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抽样要求,对羽绒服产品进行了随机抽样。抽样过程中,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了羽绒服的标签标注、进货凭证、检验报告等信息,确保抽样的代表性和合法性。同时,对于来源不明、做工粗糙或价格显著不合理的羽绒服,执法人员进行了重点抽样。
经专业机构检测,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共发现7个批次的羽绒服产品不合格,其中1个批次的产品完全不含绒子,3个批次的产品经复检后依然不合格。
据悉,不合格产品主要存在的问题集中于四类。一是“制假售假”,商家把不含绒子的产品当羽绒服生产销售,这类产品主要集中在低档消费市场;二是“含量不足”,部分羽绒服的实际绒子含量与标称的含量相差甚远,影响了整体保暖效果;三是部分羽绒服产品所标注的面料成分与实际检测不相符;四是标签上的信息与实际产品不符,如标注的执行标准过时、未标明填充物种类等。
针对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问题,总队依法对9家涉案企业立案调查,对于涉及外地生产企业的不合格产品,将相关情况通报给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协同开展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