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大墙故事

害怕没人要,又害怕再被打,“回家”成了她的阴影

刑满释放前一天收到儿子回复……

徐荔

本文字数:3128

  □  记者  徐荔

  “回家”,对许多人来说一个温暖的词,对服刑人员来说更是意味着希望。但在阿琴(化名)看来,“家”却曾是带给她无尽恐惧和伤害的地方,她拼了命地想要逃离。在上海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她在刑满释放前心里充满的不是即将重获自由的喜悦,而是与唯一的儿子失联、不知该去向何处的焦虑和恐惧,甚至想要继续留在这个她曾经无比抗拒的大墙内……

  想要逃离那个“家”

  自阿琴2021年到女子监狱服刑,她便是监狱民警的重点关注对象,不仅是因为她屡屡违纪的行为,更是因为她曾经的经历。

  根据阿琴的自述和监狱民警后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的信息,阿琴的前半生经历让人颇为唏嘘。“60后”的阿琴出生在我国西南地区,没受过什么教育,父母也早早离世。阿琴早年结过婚,但这段婚姻并不长久,阿琴也因此精神受创。

  大约30岁时,阿琴跟着同乡外出打工,没想到却被“骗”着第二次“结婚”。说是结婚,可与第二任丈夫并没有领取结婚证。充满谎言和欺骗的婚姻自然是不会幸福的,阿琴的第二段婚姻对她而言就是噩梦,那个“家”带来的只有伤痛。

  “阿琴自己说,结婚后,她的户籍落到了丈夫家,在那个家里,她过得很痛苦,因为丈夫对她很不好,老是打她。”监狱民警介绍阿琴的情况,阿琴表示自己一直想要逃离那个“地方”,后来终于找到机会和儿子离开丈夫,辗转来到上海打工。只是阿琴没什么文化和技术,精神状态也并不稳定,在上海打工的日子里受尽白眼,过得很艰难。

  因为之前的种种经历和生活压力,阿琴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堪忧,处事方式也很偏激。2021年,因为与邻居发生矛盾纠纷,阿琴居然选择放火泄愤。经综合考量阿琴的行为、精神状态及危害后果等因素,法院判处阿琴有期徒刑3年6个月。

  她竟然不想离开监狱?

  对于阿琴初到监狱时的服刑表现,监狱民警是用“差”来评价的。半年内,阿琴多次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甚至企图通过“绝食”来自伤自残,狱内危险性评估结果显示阿琴的“自杀”和“暴力倾向”均为“高度”。同时,阿琴经精神卫生中心诊断患有抑郁、偏执、人格障碍。而阿琴虽然有儿子,但仅在服刑初期收到过儿子的一封信,此后便音信全无。阿琴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面对这样一个无有效联系人,同时情绪状态不稳定的服刑人员,监狱民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工作。对于阿琴认知有限,根本没有法律常识的情况,监狱民警以多种形式教她识文写字,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也通过个别谈话建立信任关系,让阿琴从抗拒到愿意接受监狱民警的教育和帮助。同时,针对阿琴的病情,监狱民警定期安排她到监狱总医院和精卫中心就诊……真心是能够换来真心的,两年多的时间里,阿琴逐渐在监狱民警的引导帮助下,从一个抗拒改造、表现消极、问题多多的服刑人员变得遵规守纪、表现平稳。

  然而,随着阿琴刑满释放日期的临近,她的情绪又产生了波动,甚至流露出“不想离开监狱”的念头。对阿琴来说,严肃又不失柔情的监狱民警是她接触过的人中难得带给她安全感,少数真心帮助她、希望她重新过上正常生活的“好人”。但纪律严明、铁窗高墙的监狱毕竟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而且阿琴曾经是如此抗拒服刑、厌恶服刑生活,如今又是什么让她产生宁愿放弃自由也要留下的想法?

  基于之前的良好工作基础,监狱民警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等我回去也快六十了,儿子不要我,我不知道怎么办,我不想回去被那个人打了。”阿琴哭着向监狱民警倾诉。

  既怕回去没人要,又怕回去被人打。原来,长期得不到亲情关怀的阿琴是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了。

  总是无人接听的电话

  “阿琴的儿子的确很久没有联系过她,不来接见也没有书信。”监狱民警回忆,因为阿琴的特殊情况,所以在她服刑之初,监狱民警就特别留意了她的家属关系。在发现阿琴的儿子鲜少联系母亲时,监狱民警便尝试主动联系,“我们发现他不回阿琴写的信,于是就尝试电话联系他,但是他从来不接听,后来还把号码注销了。”

  2021年年底,阿琴的儿子突然给阿琴汇了一笔钱,监狱民警立刻循着汇款单上的信息再次尝试联系,但数月过去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其间,监狱综治办民警联系阿琴的户籍所在地核实了阿琴被家暴的情况,并希望得到地区支持共同找寻阿琴的儿子。可由于阿琴的儿子早已不在当地居住,因此没有得到有效信息。

  2022年10月,在监狱民警持续努力下终于第一次打通了阿琴儿子的电话,可是得知民警的身份和来电意图后,他的态度满是抗拒,要求监狱民警不要再来电。此后,他的手机便一直处于忙线状态,后来再尝试拨打,要么无人接听,要么直接被挂断。

  犯罪不仅对被害人、社会造成危害,也会给家人会带来伤害和影响,阿琴的儿子不愿原谅、接纳母亲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阿琴犯罪所要承受的后果之一。“但无论是从社会安全稳定的角度,还是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角度,我们都不能放任这件事不管。”监狱民警表示。面对阿琴复杂的情况,监狱民警早早将她列为刑释衔接重点对象并制定预案,着手为“最后一公里”提前清障。

  在无法确定阿琴的儿子是否会改变态度接纳阿琴的情况下,阿琴所在监区和监狱教育科综治条线民警联合,与阿琴户籍所在地有关部门反复沟通阿琴回归后的相关工作。当地民警表示在阿琴刑释报到后,会按实际情况提供一定帮助和保护。同时,监狱民警通过多方协助,持续寻找阿琴儿子的下落,尽力重建阿琴的亲情支持系统。

  终于等来他的消息

  2023年下半年,阿琴的“何去何从”被作为重点问题接力交接到六监区民警手中。“新航临释回归团队”的民警尝试与相关派出民警联系,到阿琴儿子的住处探访。可居委反映已有几个月没见到了阿琴的儿子了。无奈之下,监狱民警尝试以短信方式,将阿琴的释放时间等信息和赡养义务等法律知识告知阿琴的儿子,并将阿琴稳定的服刑表现和对他的思念一并转告,希望他能考虑母亲的过往经历以及养育之恩,重新接纳她。

  消息发出却如石沉大海。2024年年初,阿琴刑满释放的前一天,一直没有收到阿琴儿子回复的监狱民警还是不愿放弃,“明天阿琴就要刑满释放了……”民警编辑消息发给阿琴的儿子,还是希望他能给阿琴一个安心温暖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做好了如若无回复便将阿琴送回户籍所在地的准备。

  监狱民警的心悬了一天,终于在快下班时收到了阿琴儿子的回复,他愿意到上海接阿琴,并带她回浙江一同生活。“看到回复的那一刻,我们真的开心得欢呼起来了!”民警由衷希望阿琴未来生活有着。

  不过,因为担心发生变故,民警事先没有将此事告诉阿琴。第二天,重获自由的阿琴紧张忐忑地跟随民警走到监狱大门口时,第一眼就看到站在门口等她的儿子。惊讶又惊喜的阿琴抹起了眼泪,向民警深深鞠躬……

  记者手记>>>

  阿琴的故事让我想到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Girl helps Girl”。上海市女子监狱作为集中关押本市成年女犯的监管场所,阿琴不过是其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有关她的教育矫治,尤其是刑释回归原本可以不用那么“复杂”。可是,女子监狱民警告诉我,阿琴无知、冲动,犯下罪行,所以必须接受法律的惩罚。但是,她的现实困境也的确存在。如若只关注她的罪错,而对她回归社会后的困境视而不见,无论对她个人还是社会整体安全稳定而言,都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所以,无论是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职责出发,还是从关怀妇女身心健康,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角度,我们都要在阿琴的刑释衔接工作中想深一点,多做一点。”女子监狱民警说。

  在分析阿琴面临的问题时,女子监狱民警是细腻善解人意的;在寻找联系阿琴家属时,她们又是倔强不轻言放弃的。最终,她们为阿琴争取到了对她而言最好的回归方式,让她的权益得到最大可能的保障。“她”力量的光芒绽放,让“她”权益的保障更为坚实。

  “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在妇女合法权益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要向所有为维护妇女权益而默默努力的人们致敬。愿你们继续闪耀,照亮更多人的未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4刑满释放前一天收到儿子回复…… 徐荔2025-03-05 2 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