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陈颖婷
因为遗产争执,已过花甲之年的哥哥踹向了曾经感情融洽的妹妹,不仅导致妹妹腰椎骨折,更让两人关系降至冰点。然而,在松江区刑事轻伤害案件一体化调解中心,这样的矛盾并非终点。成立两年间,这里见证了331起案件的“破冰时刻”。数据显示,作为全市首家刑事轻伤害案件一体化调解中心,中心成立近两年来,通过“司法+行政+社会”的多元协作模式,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自动履行率达100%,为轻微刑事案件的矛盾化解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近日,记者走进中心实地采访,探寻300余起案件在这里实现“破冰重生”背后的故事。
同事纠纷的“冰与火”
在松江区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庭内,一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即将进行审理。林强(化名)和李胜(化名)两位曾经在同一工厂共事的工友,如今却因一次冲动之举站上了法庭的对立面。
事情发生在去年夏天。那天,李胜提议大家花钱聚餐,以增进同事间的感情。然而,林强予以拒绝,并说了几句酸话,两人因此发生了龃龉。
当天在酒精的作用下,李胜闯进了林强的宿舍。火气上头的他,对林强大打出手,造成林强肋骨骨折,构成轻伤。
案件移送到检察院后,人民调解员便介入了调解。他们希望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这两位曾经的好同事能够化干戈为玉帛。然而,调解的过程却异常艰难。
“他打我,我到现在心里都过不去这个坎!”林强在调解现场情绪激动地说道。
“我也知道我错了,但我现在经济困难,他要的赔偿金额太高了,我实在承受不起。”李胜则显得一脸无奈。
案件进入了刑事轻伤害案件一体化调解中心后,从公安调查阶段到检察起诉阶段,民警、检察官、法官和人民调解员们耐心地听取双方的意见,从法律、道德、人情等多个角度进行调解,调解金额也从原来的80万元回归理性,降至20万元。然而,由于双方对于调解金额的差异过大,且林强对于被打一事耿耿于怀,一心要求严惩。最终在此次开庭前,林强还是选择放弃调解,李胜也将为自己的冲动行为付出刑事处罚的代价。
“虽然这次调解失败了,我们很遗憾,但我们尊重双方的选择。”法官王美娟告诉记者,“调解是自愿的,我们希望通过刑事轻伤害案件一体化调解中心这个平台,双方能够冷静思考,给彼此一个修补社会关系的机会。”刑事轻伤害案件一体化调解中心成立近两年来,见证过咬牙切齿的诅咒,也记录下相拥而泣的和解。每一起案件都在尝试凿开人心中的坚冰,而司法的温度,正从这些裂缝中渗入……
目前,公检法司四机关依托该中心成功调解案件合计331件。审判阶段,法院调解成功的轻伤害案件及非法行医等公益诉讼案件共计89件。
老照片里的破冰术
如果说林强和李胜的案件是同事间的一时冲动,那么程达勇(化名)和程玉林(化名)的案件则是兄妹间多年恩怨的爆发。
程达勇和程玉林是一对兄妹,却因家庭琐事和母亲遗产问题长期存在对立情绪。去年10月的一次家庭聚会上,双方再次因口角升级为肢体冲突。哥哥程达勇一时怒火攻心,一脚踹向程玉林的腰部,造成程玉林腰椎体左侧横突骨折,构成轻伤二级。
案件移送后,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发现,这对兄妹原本关系还算不错,近年却因家庭琐事和遗产分割问题产生怨愤。程玉林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后,更是拒绝和解,要求严惩程达勇。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随案移送前期调解材料。“从法律上来说,该案案情简单,很容易判决,但是一判了之,可能二人亲情由此就断了,甚至可能引发后续次生矛盾隐患。而要修复兄妹俩的关系,就要先讲态度,再谈方案。”法官王文燕表示。
哥哥也对自己的冲动行为后悔不迭,于是,他一次次请求妹妹的原谅。看到哥哥诚恳的态度,妹妹家的大门终于向哥哥打开了。
法院立案后,法官与人民调解员围绕双方积怨情况,多次走访社区,寻找亲属了解情况,找到了双方矛盾的根源在于对母亲照顾付出多寡以及遗产分配问题。之后,法官组织双方背靠背谈话。法官拿出兄妹俩的老照片,帮他们回忆起过往两人感情深厚的时光,双方回顾年轻成长时期互相帮助的事情,逐步消除了隔阂。法官还从法律角度解释遗产分割的原则和规定,促进双方化解误会,同时说明伤害类案件的判罚标准。“应该说你们在照顾母亲上都尽了力,但法律分得清财产,分不清亲情。”
妹妹解开心结后愿意调整赔偿金额,哥哥也表示愿意在本案之外尽力补偿妹妹照顾母亲的辛劳付出。兄妹俩在法庭上握手言和,法院就刑事部分对程达勇从轻判处并适用缓刑。程达勇对刑事判决结果诚恳接受,真诚悔罪。
这种“不放弃”的坚持,源自调解中心特有的“全流程修复”机制。从公安机关首次接警开始,案件便进入调解网络:民警在程达勇兄妹案的接警记录里标注“兄妹曾有深厚感情”;检察官随案移送数十页亲情调查报告;法院据此制定“亲情唤醒”方案。数据显示,这种跨部门协作使轻伤害案件审理周期平均缩短42天,自动履行率达100%。
“烫伤”的婚姻与法律红线
2023年7月,受害人林瑶(化名)坐在法庭的角落,黑色口罩严严实实地遮住半张脸,露出的皮肤还留着淡粉色疤痕。因情感纠纷,丈夫季军峡(化名)持榔头及加热后的热熔枪进入妻子林瑶的卧室,反锁房门,用热熔枪将林瑶面部及身体烫伤。经鉴定,林瑶面部皮肤色素异常,构成轻伤一级;颈部皮肤Ⅱ度烫伤及体表多处皮肤Ⅱ度烫伤,分别构成轻微伤。
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害人林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后因系夫妻关系撤回附带民事诉讼。在与被告人季军峡解除婚姻关系后,林瑶对季军峡出具了谅解书,并提出希望对被告人适用缓刑。
“毕竟十年夫妻,还有孩子……”林瑶递上谅解书时,手指在“自愿”二字上反复摩挲。法官拿到谅解书后,由于需要核实谅解具体过程及被害人真实意愿,于是约林瑶面谈。经了解,被害人是自愿出具的谅解书,有出于多年共同生活感情的原因,但更多是基于家里孩子的请求以及怕被告人进一步报复的心理。
考虑本案被告人犯罪手段较为恶劣,造成的后果也较为严重,虽然原系家人之间犯罪,被害人也出具了谅解书,但法律考虑情理,更有自身的严肃性,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及犯罪后果,法院经评判认为对被告人判处实刑更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季军峡有期徒刑1年9个月。
季军峡家暴案凸显了“刚柔并济”原则。两年来,法院对多起手段恶劣的案件坚持判处实刑,同时为生活困难的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8万元。
有人问,既然调解可能失败,为何还要坚持?王美娟回答:“我们治愈不了所有伤痛,但至少能不让仇恨生根。”这或许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最朴素的诠释——司法的温度,不在于化解所有纠纷,而在于给每颗迷茫的心一个转身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