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平安

给困境企业一条专业支持的“自救通道”

全国首例庭外重组司法程序衔接项目在北外滩落地

陈姝楠

本文字数:854

  □  见习记者  陈姝楠

  本报讯《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完善重组和破产重整机制,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庭外重组”。记者昨日获悉,全国首例庭外重组与司法程序衔接项目近日在虹口北外滩落地。这是“府院联动”下推动庭外重组与司法重整程序机制化衔接的首个案例。

  该困境企业是本市最早涉足房地产开发的民营企业之一,曾开发多个核心城区品质项目。近年来,企业债务过高,所持商场也遭遇多轮查封。如何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化解债务危机,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的诞生给了困境企业一条专业机构支持下的“自救通道”。

  2024年初,作为“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的重要功能载体,全国首家由地方政府推动设立的困境企业服务再生平台和统一大市场特殊资产处置平台,即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简称“庭外重组中心”)在上海虹口设立。在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及虹口区司法局的共同推动下,庭外重组中心与上海破产法庭签署了《关于庭外重组工作协作机制的备忘录》(简称“备忘录”),明确了庭外重组与司法重整相衔接的制度规范,这例庭外重组司法衔接项目便是签署备忘录后的首个落地成果。

  “庭外重组的相对灵活性是决定我们提出申请的重要因素。”困境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完成债务梳理、债权人谈判、投资人引入、重组方案表决等工作,为破产重整打好‘提前量’。”

  去年,庭外重组中心参照破产重整阶段“管理人”的定位,创新设立了“企业重组官”角色,并对外发布了首批企业重组官名单,首批名单中包括了本市多家一级破产管理人。

  “相较直接进入法院破产重整程序,庭外重组具有多重优势。”负责该项目的方达所律师表示,宽松的协商空间既保障了债权人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显著提升后续表决效率,又增强了债权人对相关方案的信任与支持,最大程度确保了各方利益的有效平衡,为未来重整计划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债务协商的效率越高、重组方案执行得越快,企业‘起死回生’的希望也就越大,无论对企业、员工抑或是市场都是多赢。”该项目企业重组官补充道。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平安 A04给困境企业一条专业支持的“自救通道” 陈姝楠2025-03-28 2 2025年03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