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本报讯“开盒挂人”是什么行为?未成年人实施“开盒”造成严重后果,责任如何承担?当个人隐私信息被公开,又该如何保护自己?近日,普陀区桃浦镇司法所会同桃浦中学开展了《互联网时代的隐私危机:从“开盒”事件看网络安全与法律责任》法治讲座。
“未成年人可能是‘开盒’的受害者,也可能是‘开盒’的加害者。”活动中,上海华夏汇鸿律师事务所张诗笛律师从近期网络热点事件谈起,对“开盒”现象进行了法律层面的剖析。“根据《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第四条规定,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相关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律师将“开盒”涉及的法律责任进行了逐一说明。“当被‘开盒’时,可以拨打12377或登录12377网站(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进行举报。如果认为可能构成行政或刑事案件,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
在上网过程中,未成年人又应如何保护自己?讲座中,律师特别提醒学生们审慎填写个人信息,并针对如何避免信息泄露提供切实有效的预防策略,呼吁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随意丢弃的快递单、重复使用的密码都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突破口。”桃浦中学高一学生许诚诺说道,“通过真实案例,我也学习到了社交媒体脱敏等措施,意识到守护个人信息安全是数字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