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走近人大

挖掘咖啡文化内涵 市人大代表提出五大对策

打造上海“世界咖啡之都”金名片

陈颖婷

本文字数:1869

资料照片

  □  首席记者  陈颖婷

  “咖啡不仅是饮品,更是文化交流的载体。上海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咖啡之都’,必须深挖文化属性,让咖啡与城市精神共鸣。”市人大代表侯丹华提交的代表建议,直指上海咖啡产业发展的核心命题。这份建议的背后,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上海以9500多家咖啡馆位居全球城市首位,日均咖啡消耗量近200万杯,外卖渠道年消费量达1.6亿杯。然而,这座“咖啡之城”在高速扩张中,也面临着文化底蕴不足、品牌特色模糊等挑战。

  “舶来文化”的本土化困境:

  如何让咖啡讲好上海故事

  “上海的咖啡文化仍停留在‘舶来品’阶段,缺乏与城市气质的深度融合。”侯丹华在建议中坦言。尽管咖啡早已融入市民生活——南京路的复古咖啡馆、武康路的网红打卡店、永康路500米内聚集的15家咖啡馆,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但大多数消费者仍将咖啡视为“提神饮料”或“奶茶替代品”。《2024年上海咖啡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7.4%的消费者首选国产连锁平价咖啡店,低价竞争导致咖啡“奶茶化”趋势加剧。“9.9元的咖啡固然吸引流量,但长期来看,会削弱消费者对咖啡文化价值的认同。”侯丹华指出。

  与此同时,上海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咖啡品牌。尽管外卖渠道贡献了年均6.5杯的人均消费量,但连锁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独立咖啡馆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一杯好咖啡需要从选豆、烘焙到冲泡的全流程匠心,这恰恰是连锁店的短板。”侯丹华认为,培育本土龙头品牌是破局关键。她特别提到上海老牌西餐厅的历史底蕴:“1853年开业的‘老德记西餐馆’曾引领沪上西餐风潮,黄油咖啡等经典配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扶持老字号拓展分店,既能传承技艺,也能打造‘海派咖啡’的独特标识。”

  从“流量”到“留量”:

  文化赋能产业链升级

  如何让咖啡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跃升”?侯丹华提出五大对策:培育本土品牌、普及文化内涵、推动“咖啡+”联动、引入非洲原味咖啡、建立专业培训体系。

  对此,市委宣传部在对人大代表的答复中表示,“咖啡+文旅商体展”将成为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的核心脉络。2025年第五届文化节计划联合16个区打造百个特色场景,通过跨界策展、数字消费等形式,呈现“全球咖啡文化版图中的上海样本”。市委宣传部表示,文化节不仅要拉动消费,更要传递城市温度。比如面向城市建设者,开展“美好爱‘啡行’——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沪上人文行走活动”,邀请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参观公共文化场馆和观看文化演出,为环卫工人、外卖人员、快递人员、交警辅警等送上公益咖啡。面向关爱人群,推动市技师协会咖啡专业委员会提供“残疾人技能培训”服务,为残疾人士提供咖啡免单权益。

  在产业链层面,上海正加速构建高能级平台。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将整合咖啡豆进口、仓储、分拨等全链条服务,强化上海作为全球咖啡贸易枢纽的地位。

  咖啡师认证与产教融合:

  筑牢人才基石

  “咖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侯丹华代表强调,上海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咖啡师培训体系。SCA(精品咖啡协会)认证成为行业标准,其课程涵盖咖啡豆种植、烘焙、萃取全流程,初级咖啡师月薪达4000—6000元,高级咖啡师可达8000—12000元。

  上海积极推动高校开设咖啡专业。上海卢米家居有限公司与职业院校合作,将SCA认证纳入课程体系;云南农业大学开设全国首个本科咖啡专业,为产业输送“科班人才”。“我们鼓励‘咖啡+教育’模式,让年轻人既懂咖啡技艺,又懂文化营销。”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瑞金二路的一家精品咖啡馆,咖啡师小李展示着拉花技艺:“我通过SCA中级认证后,不仅提升了制作水平,更学会了用咖啡讲述文化故事。”这种人才成长路径,正是上海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原味”与“创新”交融:

  构建海派咖啡文化新生态

  “非洲是咖啡的起源地,上海应引入更多原生态的咖啡文化,丰富市场供给。”侯丹华建议借力“一带一路”合作,引进非洲传统日晒法处理的咖啡豆、陶壶煮制工艺等,为消费者提供多元选择。

  本土创新同样不可或缺。一些咖啡馆将龙井茶、桂花酿等江南元素融入咖啡,推出“茶咖”“黄酒拿铁”等创意饮品;外滩某品牌与非遗传承人合作,以咖啡渣制作海派剪纸艺术杯垫,实现文化跨界。“上海咖啡产业的未来,在于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品牌硬实力。”侯丹华总结道。

  咖啡文化已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部分。从永康路的市井烟火到陆家嘴的摩登风情,从外卖骑手手中的便携杯到独立咖啡馆里的手冲仪式,咖啡正以千姿百态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可以想见,当“海派咖啡”真正形成品牌效应时,上海将不仅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更将成为世界咖啡文化的高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B01打造上海“世界咖啡之都”金名片 陈颖婷2025-04-16 2 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